Page 566 - 舟山市志(1989—2005)中卷
P. 566
医药购销中的不正之风,继续治理公路“三乱”,实现市内所有公路基本无“三乱”,治理中小学乱收费,狠
刹违规发放和使用各种代币购物券卡歪风,参与清理报纸杂志强行征订的专项治理。2001年9月28日,市纪委
(监察局)新增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室(市政府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办公室),加大纠风力度,并把
治理中小学乱收费、纠正医药购销中的不正之风和减轻渔农民负担作为专项治理的重点。2001—005年,严
2
格执行义务教育收费有关规定,公办高中招收择校生全面实行“限分数、限人数、限钱数”政策,开展教育
乱收费专项检查和投诉活动,查处教育乱收费案件245件,清退违规收费420.27万元。全市县以上医院全部参
加由市联合体组织的集中招标采购,至2005年6月,组织了11次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共推出药品1581种,让
利群众金额达3700多万元,县以上医疗机构集中招标药品品种已占医院临床用药的70%以上。认真执行中央
减轻农民负担的一系列政策,继续推进农村税费制度改革,减轻渔农民负担总金额达1.7748亿元,查处涉及
渔农民负担的案(事)件34件。
《行风热线》与行风建设 2004年6月23日,由市纠风办、政务公开办、广播电视局三家单位主办、舟
山人民广播电台承办的《行风热线》直播交流节目正式开播。至2005年12月底,共播出节目228期,有800多
人次走进直播室,其中一把手上线参与达48 人次;接听电话、接待来访1172 件次,其中咨询783 件次占
66.8%,投诉389件次占33.2%,已办结362件次,投诉办结率达93%。《行风热线》节目已成为政府倾听群众意
见和建议、群众了解政府政策和决策的一条新渠道,2004年在全省广播电台新闻性专题栏目评比中获二等奖。
从2002年开始,聘请行风建设监督员,先后对7个与群众联系密切的执法监督部门、垄断部门、垄断性行
业和公用事业单位进行上下联动的行风评议,社会各界参加评议的人数达1000人,使行风有了很大改进。
投诉中心
投诉网络建设 2000年10月,建立舟山市经济环境监察(投诉)中心。2004年2月,在舟山市经济环境
监察(投诉)中心的基础上组建舟山市经济环境、行政效能监察(投诉)中心(以下简称“投诉中心”),在
市委、市政府直接领导下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和机关效能实施监察,受理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机关效能
问题的投诉及处理。投诉中心在市纪委(监察局)设投诉中心办公室,负责处理日常事务,由市纪委(监察
局)管理。至2005年底,市和县(区)党委、政府建立经济环境、行政效能监察投诉中心5个,市、县(区)
属部门单位和乡镇(街道)共设投诉受理机构329个,全市共设立投诉电话342个,并组建由130名社会各界
人士组成的行政效能监督员队伍,基本做到人员落实、权责明确、运转高效,初步建立“上下贯通、左右连
接、统一有序”的投诉网络体系和“分级负责、归口办理、联动高效、有诉必理、有理必果”的投诉处理工
作机制。
投诉处理 投诉中心坚持以人为本和“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基本理念,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及时受理
群众各类投诉,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严肃查纠各种损害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和影响机关效能的
行为,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至2005年底,市、县(区)二级投诉中心共受理处理省市领导批办、
省投诉中心转办及群众来电、来信、来访和网上投诉1976件,其中涉及损害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和影响机关效
能投诉1485件,其他类投诉491件。投诉中心直接调查处理的1308件,转部门办理并要求报结果的668件,案
件办结率达99.6%。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和突出问题,投诉中心加大自办和督办力度。五年多来,市投诉中心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