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56 - 《朱封鳌天台集<第四册>》
P. 256

袁枚三入天台

      朱
      封         袁枚(1716-1797),清代著名诗人,字子才,号简斋,别号随园老人。 钱塘
      鳌
      天    (今浙江杭州)人。 乾隆进士,入翰林。 曾任溧水、江浦、沐阳诸县县令。 后任
      台
      集
      ·    江宁(今江苏南京)县令时,推行法制,不避权贵,有政声。 后不复仕,于南京
      第
      四    小仓山筑“随园”,搜集书籍,创作诗文,优游其中 50 年。 晚年游历南方诸名
      册
           山,与诸诗友往还。 他的诗讲求性情个性,反对清初以来拟古和形式主义的风

           气,风格清新,与蒋士铨、赵翼并称“江右三大家”,有《小仓山房集》 《随园诗
           话》等。
                袁枚喜爱天台山的山水,曾先后 3 次到过天台。 第一次是乾隆四十七年

           (1782)。 袁枚从新昌经关岭而来,始游赤城,续至国清、高明,登华顶,渡石桥,
           经桐柏,入桃源。 写了许多诗歌咏这些景点。 连水珠帘、铜壶滴漏等处,“古代

           诗人绝无吟咏者,均有诗以穷其境。”
                新昌与天台交界处,有一地名叫斑竹,多旅舍,女主人待客颇为殷勤。 袁

           枚在《随园诗话》中说:“游仙之梦,斑竹最佳。 离天台五十里,四面高山乱滩,
           青楼二十余家,压山而建,中多女郎,簪山花,浣衣溪口,坐溪石上与语,了无惊
           猜,亦不作态,楚楚可人。 钗钏之色,耀入烟云,雅有仙意。” 他还作诗道:“房

           屋半山起,山峰枕上看。 饭香人驰担。 梦醒客闻澜。 花野得真意,竹多生暮
           寒。 青溪蒋家妹,欢喜遇刘安。”
                与袁枚同游的都是诗人。 如何兰庭、张香岩等。 一路相与联诗,非常有

           趣。 何兰庭诗中有“灯前笑向妻孥别,遇着桃花便不归”;张香岩亦有“劝侬莫
           向天台去,恐被桃花留住君”之句。 香岩之兄月楼还寄诗给弟云:“故园亦有

           桃千树,莫恋天台久不回”。 可见刘阮桃源遇仙的传说,实在是太迷人了。
                袁枚与天台齐召南原在翰林院相识,两人十分要好。 袁枚离开翰林院到
           江南作县令时,齐召南特地写诗赠他,诗中有“尊前言别重踟蹰,一向推袁话岂

           虚”的句子,表达了对袁枚尊重和友情。 袁枚到天台时,齐召南虽然死去已久,

           但他还是拜访了召南的兄弟图南和世南。 图南、世南捧出齐召南的全集手稿,
           请他作序和删定。 袁枚遵嘱在齐家住了几天,阅读了全集手稿,写了一篇热情
           洋溢的序言,并赋诗道:“庞眉三两叟(指图南和世南),招饮一家春。 为付千

           秋业,来求后死人。 文章朋辈少,患难弟兄亲。 且当华林略,传抄夜达晨。”

    ❙248❙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