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52 - 《朱封鳌天台集<第四册>》
P. 252

徙家耶?’盖戚氏固亦疑之矣。 近有自署‘泖东一蟹’(即蒋瑞藻)者,著《小说

           丛考》,谓济颠名道济,实系六朝时之南宋僧人宝志,由音之传变而成。”
      朱         戚学标系清嘉庆年间人。 据他考证:李文和是皇后的姻亲,籍贯并非台
      封
      鳌    州,怀疑“其后人始徙家”至天台。 这样说,也并非没有可能。 但《小说丛考》
      天
      台    中,将道济说成是六朝僧宝志“由音之传变而成”,则失之穿凿。 历史上确有
      集
      ·    济颠僧其人。 其事迹最早见于南宋僧人居简著的《北磵集》中,题为《湖隐方
      第
      四
      册    圆叟舍利铭济颠》,其文云:

                    舍利凡一善有常者成有焉,不用阇维法者,故未之见。 都人以湖
                隐方圆叟舍利晶莹而耸视听,未之知也。 叟天台临海李都尉文和远

                孙,受辞于灵隐佛海禅师。 狂而疏,介而洁,着语不刊削,要末尽合准
                绳,往往超诣,有晋宋名缁逸韵。 信脚半天下,落魄四十年。 天台、雁
                宕、康庐、潜皖,题墨尤隽永。 寒暑无完衣。 予之,寻付酒家保,寝食

                无定。 勇为老病僧办药石。 游族姓家,无故强之,不往。 与蜀僧祖
                觉,大略相类……叟名道济,曰湖隐,曰方圆叟,皆时人称之。 嘉定二

                年(1209)五月十四,死于净慈。 邦人分舍利,藏于双岩之下。 铭曰:
                “璧不碎,孰委掷,疏星繁星栏知日。 鲛不泣,谁汛澜,大珠小珠俱走

                盘。”

                这篇塔铭,简述了济公的籍贯、性格和生平经历,是一份真实的史料,值得
           我们珍视。 “狂而疏,介而洁” 的性格,“信脚半天下,落魄四十年” 的不幸遭

           遇,以及“寒暑无完衣”的贫困生活,这就是济公的本来面目。

                明、清以来,随着济公的形象及其戏富济贫的行为和性格,在舞台上出现,
           于是乎济公便成了神化的人物。 明传灯《天台山方外志·圣僧考》中,也作了

           这样的记载:

                    济颠禅师,天台人。 父李茂春,高宗李驸马之后,拜春坊赞善,隐
                于天台。 母王氏,梦吞日光生师。 年甫十八,二亲继丧,投杭州灵隐

                寺出家,后居净慈。 逆行顺行,言行叵测。 其济物利生,神通感应事
                迹至多。


                明代编撰的《净慈寺志》,已有关于济公异事《无尾螺》的记载:
                    濒(西)湖居民将食螺蛳,已断其尾。 济颠乞以放之,遂活。 今




    ❙244❙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