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53 - 《朱封鳌天台集<第四册>》
P. 253
西溪安乐山池中,尚有无尾螺蛳,传为颠手放故物也。
至清代《西湖古今佳话》一书中,记济公的事,愈来愈奇:
济颠僧在宋时,累显圣于杭州湖山间,有石像在净慈罗汉堂。 济
字湖隐,天台李茂春子,母王氏,梦吞日光而生。 年十八,就灵隐瞎堂
远(瞎眼僧名堂远)落发,风狂嗜酒肉,寺僧讦之。 瞎云:“佛门广大,
岂不容一颠僧!”自是人称“济颠”。 远去,往依净慈德辉为记室。 尝
欲重新藏殿,梦感皇太后临赐帑金。 嘉泰四年(1204),夕醉,绕廊喊:
“无明发!”众莫悟,俄火发毁寺。 济乃自为募疏,行化严陵,以袈裟
笼罩诸山,山木自拔,浮江而出。 报寺众云:“木在香积井中。” 六丈
夫勾之而出,令止即止。 监寺欲酬之钱,辞曰:“我六甲神,岂受汝酬
乎?!”遂御风去。
到了清代中叶,有人创作了一部 240 回本的《济公全传》。 济公完全被夸
张成神出鬼没的人物。 他救助平民,嘲弄权贵,读之大快人心,但距离历史上
贫困潦倒的真实的济公,却相距甚远了。
济公在天台的事迹,见于记载的也很多。 清末民国初,上海佛学书局出版
的《济颠僧传》(亦名《醉菩提》),与坊问流传的《济公全传》不尽相同,内容简
洁,仅五六万字,但其中写济公在天台国清寺、祇园寺的活动,却十分详尽,有
一定的真实性。 还有,民国时县人著的《清夜钟声》一书(石印本),专载济公
在天台的异迹,亦可供消遣。
近年来,在济公的出生地石寨头,建造了规模宏大的济公故居,以资纪念。
济公少年时读过书的赤城山栖霞洞前,还建造了一座结构十分新颖的济公院,
供游客观赏。
徐霞客两考台山
第
明代著名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曾两次来天台山游览和考察,以其 十
辑
独具的科学目光,揭开了天台山水的奥秘。
台
徐霞客(1586-1641),字振之,名弘祖,霞客是他的号。 江阴(今江苏江阴 山
旅
县)人。 22 岁起,即弃科举,从事旅行,遍游名山大川,前后凡 28 年。 足迹遍 游
文
及今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川、湖南、湖北、河 化
❙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