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0 - 一带一路——天台山与中外文化交流史
P. 110
第二章 天台山与东亚文化交流·75·
影堂记》,贝山沙门道澄撰写的《智者大师述赞序》,道邃弟子乾淑撰写
的《天台传法道邃和尚行迹》等。
第二类是唐代高僧写给最澄的书信。主要有《道邃和尚书》《行满和
尚印信》《大唐泰岳灵岩寺顺晓阿阇梨付法文》等。
第三类是最澄回国前夕,台州刺史陆淳、台州司马吴顗、台州录事参
军孟光、临海县令毛涣、天台座主行满等 10 人的赠别诗。名为《台州相
送诗》,诗题均是《送最澄上人归日本国》。
上述文献均为《全唐文》《唐文拾遗》《唐文续拾》《全唐诗》《全
a
唐诗逸》《全唐诗补逸》所失载;《天台集》《台州府志》 《两浙著述考》
亦未见著录或存目,因而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如颜真卿有关智者大师的
传、赞,前者既是研究中国佛教天台宗创立与发展的重要依据,后者还是
研究佛教音乐的珍贵史料。再如道邃的籍贯,中国佛教史籍,如《宋高僧传》
《佛祖统纪》《天台山方外志》等均载“不知何许人”。其弟子乾淑的《道
邃和尚行迹》则准确记载是长安(今陕西西安市)人,解决了这一历史悬案。
还有道邃等人的书信、台州刺史陆淳等 10 人的赠别诗,更是研究唐代中
日文化交流弥足珍贵的史料。1990 年 2 月 17 日,新华社为此播发了专稿。
《解放日报》《书法报》亦予以转载。
(四)建筑
佛像、寺院、宝塔为佛教的三大建筑。早在隋代,天台山佛教建筑就
名扬华夏。隋代古刹国清寺与齐州灵岩、润州栖霞、荆州玉泉合称“天下
四绝”。自鉴真揭开天台山与日本文化交流序幕后,佛教建筑也成为文化
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唐代台州开元寺僧思托随鉴真东渡后,协助鉴真创建举世闻名的唐招
提寺。最澄亦曾于国清寺建有一院,供日僧求法居住。“会昌法难”后,
国清寺被毁,圆珍又于国清寺止观院内建止观堂,号“天台山国清寺日本
国大德僧院”,以成全祖师之遗愿。乡贡进士沈欢为之撰写《国清寺止观
堂记》。此记国内早佚,后《唐文续拾》自《日本邻交征书》中辑回。记
a 《天台智者大师画像赞》《台州府志·金石考》载“久佚”。
正文.indd 75 2017/10/31 15: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