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6 - 一带一路——天台山与中外文化交流史
P. 106

第二章  天台山与东亚文化交流·71·



                       其版本成为中国历代官私刻藏以及高丽、日本刻藏的共同范本。它传入日
                       本,引起日本雕刻藏经的热潮,也促进了日本印刷业的发展。

                           (二)诗歌

                           唐代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顶峰,日僧入唐求法也携归不少诗集。日本天
                       台宗第五代座主圆珍与惠萼至天台求法时,曾分别携归白居易的《白氏文
                       集》。对日本文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日本竞相摹仿的对象。如日本
                       著名汉学家菅原道真的名作《路遇白头翁》诗:“路遇白头翁,白头如雪
                       面犹红。自说行年九十八,无妻无子独身穷。三间茅屋南山下,不商不农
                       云雾中。屋里资财一柏柜,柜中有物一竹笼……”上述诗句,使人自然联

                       想起白居易的“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
                       指黑……”这首千古绝唱。日本醍醐天皇《题菅原道真所献家集》诗注:“平
                       生所爱,《白氏文集》七十五卷是也。”具平亲王在《和高礼部再梦唐故
                                                                                        a
                       白太保之作》中亦自注云:“我朝词人才子,以《白氏文集》为规摹” 。
                       白居易诗在日本影响如此深远,应归功于圆珍和惠萼。
                           此外,富有传奇色彩的唐代著名隐逸诗人天台寒山子的诗歌,不仅在
                       日本出现了“寒山热”,而且还传到欧美等国。
                           寒山子,陕西人,自大历年间(766-779)隐于天台县西 70 里之寒岩,
                       时达 70 余年,因自号“寒山子”,与国清寺僧丰干、拾得结为挚友。会
                       昌年间(841-846),其诗作由道士徐灵府编纂成集并为作序。其诗或劝

                       善戒恶,或讥讽时态;或寄情于草木虫鱼、山水胜景;或流露看破红尘、
                       超然物外之态;或写贫民疾苦,或斥权贵贪婪。语言通俗,风格多样,现《寒
                       山子诗集》存诗 316 首(含新近辑佚)。其诗集何时传入日本,中日学者
                                           b
                       均以为“不得而知 ” 。因日本藏书家通宪入道(1106-1159)在藏书目
                       录中已著录《参天台五台山记 》时有 一新发现:成寻于熙宁五年(1072)

                       五月二十二日朝巡天台山时,国清寺僧禹珪送其《寒山诗一帖》。翌年一



                           a 严绍璗:《白居易文学在日本中古韵文史上的地位与意义》,载《北京大学学报》,1984 年
                       第二期。
                           b (台湾)黄得时:《中日人士看寒山诗》,载《寒山子传记资料》,台湾天一出版社,1983
                       年出版。











          正文.indd   71                                                                      2017/10/31   15:0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