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1 - 一带一路——天台山与中外文化交流史
P. 111

·76·一带一路:天台山与中外文化交流史



                       略云:“向者我大中七年(853)九月十日,有日本国大德僧,法号圆珍,
                       俗姓殷。自扶桑而来,抵于巨唐福建。旋适五台,复止天台国清……游历
                       此寺,数换星霜。陟华顶之峰,礼大师之迹。此地自会昌废圻之后,大中
                       恩旨重兴。佛殿初营,僧房未置。白衣居士,经行而晓泊浮云;清眼沙门,

                       座定而夜栖磐石。师乃瞑心起念,言发响从。爰得郢人,伐幽林之柽柏。
                       丁丁之响,朝发南山;落落之材,暮盈北坞;妙运斤斧,长短得规;巧引
                       绳墨,曲直成准;功不逾月,其中化城。飞而彩曜庵园,胜而光扬鹫岭。
                       以十年(856)九月七日建成矣。法师即住持此院,苦节修行。以无为心,

                       得无得法,遂挈瓶锡,告别东归。即十二年(858)六月八日也(《唐文
                       续拾》卷六)。”
                           此记为中日建筑文化交流史上最早的历史文献之一,不少日僧亦以圆
                       珍为楷模。法然弟子重源入宋曾修建宁波阿育王寺。荣西在天台山重建万
                       年寺山门峡谷庑,整修智者塔院,还在天台报恩寺内建览众亭。万年寺住
                       持虚庵怀敞移住宁波天童寺后,荣西协助重建天童寺千佛阁,南宋著名文
                                                     a
                       学家楼钥亦为之作《千佛阁记》 。在南宋,天台万年、国清二刹相继列
                       为中国“(五山)十刹”之一。开庆元年(1259),道元弟子彻通义介入
                       宋,画下包括万年、国清二寺在内的“五山十刹”图带归日本,成为日本
                       “五山十刹”的样板。1984 年 10 月,村上博优考察天台山万年寺遗址,
                       就是按彻通义介当年之图,来“索”今日万年寺之“骥”的。

                           另据日本别府大学副教授坂田邦洋考证:天台山宝塔与日本大分县国
                       东塔,在建筑艺术上亦有渊源关系。1988 年 5 月 16 日至 22 日,他曾赴
                       天台山,考察了国清、石梁、万年等地的宝塔,回国后撰成 1 万余字的《论
                       国东塔与中国天台山宝塔的关系》,刊载在别府大学当年第七期《亚洲历
                       史文化研究所报》上。他认为:建于日本镰仓南北朝(1192-1398)时期
                       的国东塔,与天台山宝塔的艺术风格基本一致,属同一流派。而五台山及

                       朝鲜等地均未发现同类宝塔,故天台山宝塔应为日本国东塔之“母型”。
                       另外,日本大分县国东半岛是日本天台宗的活动基地之一。1990 年 3 月 6
                       日,坂田邦洋副教授给笔者寄来一组摄于清宣统二年(1910)的天台山宝



                           a 见村上博优:《天台山平田万年寺遥拜记》及楼钥《攻愧集》卷 57。











          正文.indd   76                                                                      2017/10/31   15:01:01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