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02 - 一带一路——天台山与中外文化交流史
P. 302
第四章 元明清时期·267·
第一,《交州稿》体现了陈孚高昂的爱国主基调。至元三十年(1293)
正月,陈孚出使安南。至交趾境内丘温县(今越南温州),作有《交趾境
丘温县》诗:“九月出蓟门,北风吹雪衣正温。正月至交趾,赤日烧空汗
如水。天涯海角茫茫路,马蹄声里光阴度。万里长空一飞絮,飘飘知复堕
何处?夜瞻天极思郁结,臣身南峤心北阙。愿颂圣王如天福,早见涂山班
万玉。”
又《二月初三日,宿丘温驿,见新月正在天心,众各惊异,因诗以记
之》诗:“至元癸巳春,二月三日夕。陈子使交州,弭节丘温驿。云开林
影明,出门看月色。但见天中间,弯弯贴半璧。同行二三子,相顾各太息。
中原月初生,去地才数尺。今胡翘首望,月乃在东北。神禹奠九州,维此
实异域。玄象尚尔殊,礼义何由识。太息不能寐,风动松露滴。乱星不知
名,累累拥南极。”
元代一统,疆域空前辽阔。与唐代边塞诗相比,元代边塞诗地兼南北,
不再限于西北一隅。而南疆则为文人远仕出使、山水风光、思乡恋土、异
域风情,尽入咏吟。《交州稿》正是元代南疆边塞诗的代表。“陈子使交
州,弭节丘温驿”;北方的寒冷,南方的炎热,南北强烈的温差,挡不住
陈孚“夜瞻天极思郁结,臣身南峤心北阙”;“帝德尧同大,山河共一天”;
“誓将报天子,肯避路险艰”的拳拳爱国心。
第二,《交州稿》反映了陈孚浓郁的台州故乡情结。台州是陈孚生于
斯、长于斯的故乡,“无双毕竟是家山”。故乡的天台山、灵江水是其梦
魂缠绕之地。出使安南,客行远道,魂牵梦萦,人在道中,先思归期:“一
溪流水绕千峰,宛与天台景物同。魂梦不知家万里,却疑只在赤城中。”
(《赤城驿》)对家乡的思念,成为克服旅途寂苦的安慰和完成使命的动力。
离家乡越远,其思乡情结也就越强烈:“老母越南垂白发,病妻燕北
待黄昏。瘴烟蛮雨交州客,三处相思一梦魂。”(《江州》)老母在台州,
病妻在北京,而自己则远在中越边境的江州,因而“三处相思一梦魂”。
至安南后,客居馆驿,在交涉“奉诏迎使”之余,思母之情油然而生:“天
涯芳草亦婆娑,三釜凄凉奈我何。细较十年衣上泪,不如慈母线痕多。”
(《思亲》)
正文.indd 267 2017/10/31 1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