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04 - 一带一路——天台山与中外文化交流史
P. 304

第四章  元明清时期·269·



                       是其局限性,但也是时代使然,不能苛求于古人。
                           陈孚出使安南不辱使命,回国后按理应委以重任。但因元朝实行民族
                       歧视政策,仍未重用。后卒于台州路治中任上,后追封为临海郡公。墓在

                       今临海市白水洋镇杨岙前园。


                             第三节  《漂海录》: 明代朝鲜的“鲁滨逊漂流记”



                           在中国有一部广为人知的英国小说,这就是英国“现代小说之父”笛
                       福(1660-1731)的代表作《鲁滨逊漂流记》。而对明朝朝鲜崔溥真实的“鲁

                       滨逊漂流记”——《漂海录》,却知者甚少。前者是文学作品,后者为真
                       实历史。崔溥漂海的首个登陆地,就是台州三门湾的牛头洋。因偶然的机
                       缘,成就了崔溥这部“摹写中原之巨笔”的不朽名著《漂海录》。
                           据北京大学葛振家教授《崔溥〈漂海录〉评注》介绍:崔溥(1454-

                       1504),朝鲜李氏王朝官员,24 岁时中进士第三名,29 岁时获中文科乙
                       科第一名,1487 年任朝鲜弘文馆副校理(五品官员),奉王命赴济州岛
                       执行公务。1488 年闰正月初三,因其父去世回家奔丧,不幸遭风暴袭击,
                       43 人在海上漂流 14 天,在即将 “山穷水尽”之际,终又“柳暗花明”,

                       在“大唐国浙江台州府临海县界牛头外洋”(今三门县)安全登陆。
                           登陆之初因语言不通,崔溥等被台州沿海百姓怀疑为倭寇。后经“桃
                       渚所”(今临海市桃渚镇)、“越溪巡检司”(今宁海县越溪乡)等边防
                       官员审核,始知他们确系来自友好邻邦朝鲜,随即受到中国官方的礼遇。

                       于是,崔溥在明军的一路护送下,自台州走陆路至杭州,由杭州沿京杭大
                       运河行水路至北京,再由北京走陆路至鸭绿江,返回自己的国家。崔溥在
                       中国“旅行”了 4 个半月,行程四千多公里。回国后,他用汉文写出了《漂
                       海录》一书,这部以日记体形式的著作共 5.4 万余字,涉及明朝弘治初年

                       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交通以及市井风情等方面的情况,是研究中国
                       明朝海防、政制、司法、运河、城市、地志、民俗的重要文献。
                           《漂海录》当时并未刊印,只是作为“内参”形式,供朝鲜国王参阅。
                       因是第一手材料,深受朝廷重视。1573 年,“内参”终于“解密”,由












          正文.indd   269                                                                     2017/10/31   15:01:10
   299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