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 - 《品读三门》之《鲜甜三门》
P. 19

2. 缢蛏          4. 梅蛤

 俗称蛏,海生贝壳软体动    梅哈,也称“虹彩明樱蛤”“扁蛤”,是三门
 物,喜欢生长在有淡水注入、  著名海特产品。梅蛤,贝壳长卵形,长仅2厘米,

 盐度较低、涂质柔软、硅藻丰  壳极薄而易碎,表面灰白略带肉红色,生活于潮
 富的 港 湾潮间带。潮退时居  间带的泥滩,潜于泥中5~6厘米,肉味鲜美,因盛
 穴,潮涨时出穴摄食。三门湾  产于梅季而得名梅蛤;因其形状大小似瓜子,又
 有多支溪流淡水注入,咸度较  名“海瓜子”。古人有诗《咏海瓜子》:“冰盘堆出

 低,海水中微生物含量高,海  碎玻璃,半杂青葱半带泥。莫笑老婆牙齿轮,梅
 涂平坦辽阔,涂质肥沃,污染  花片片磕瓠犀。”
 较少,是放养缢蛏的“天然牧
                5. 血蛤                                                                    ·梅蛤
 场”。

 三门湾缢蛏生长快,个体大,壳薄。用蛏苗人工放养,一年就可起捕,比各地多年  泥蚶、花蚶。贝类海洋生物,贝壳较厚,呈卵
 生缢蛏鲜嫩,有“唐僧肉”“西施舌”等美誉。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三门湾海涂资  圆形,放射肋粗壮,有18~21条,肋上具明显的颗
 源的开发利用,对虾、缢蛏等海水养殖业迅速发展。从1985年至今,三门县海水养殖  粒状结节。壳顶突出,壳表白色。泥蚶血液含血红
 产量年年居全省首位。产品运销宁波、绍兴、杭州、上海等处及国际市场。  素,呈红色,故称血蛤。生活在潮间带至浅海的
            软泥海底,多在潮流畅通、风平浪静、有淡水注
                                                                         3. 毛蚶  入的内湾栖息。一般泥层埋深0.5~1厘米。六七

 贝 壳 软 体 动 物,比 泥 蚶  分熟的血蚶味最佳,掰开后血汁横流,异常鲜嫩。
 大,壳面有35条放射肋纹,表  《本草纲目》载:血蚶味甘性温,补血,润五脏,
 层褐白色绒毛状,喜栖息于有  健胃,清热化痰,主治痰热咳嗽、胸胁疼痛、痰中
 淡水流入的低潮区或浅海泥沙  带血等。                                                                     ·血蛤

 中。三门湾的旗门港、海游港、
                5. 泥螺
 健跳港等浅海涂面,浮游生物
 特别丰富,涂质柔软,盐度适  又名“吐铁”,属腹足纲阿地螺科,有回旋形
 中,适应毛蚶生长繁殖。旗门  贝壳的软体动物。大都生长在沿海涂面的软泥稀

 港有丰富的蚶苗,常年在40亿  浆中,也有附生在涂边的礁岩上。4—5月份,海潮
 颗以上,丰年可达60多亿颗。  退去,沿海妇女、小孩纷纷到海涂拾泥螺。夜间
 每年早春都有大批船只在繁殖区内采苗,以供应当地和象山、温岭、玉环等县放养。  提灯下涂捡拾,得之益多。
 1986年8月,三门蛇蟠洋的毛蚶旺发,百余艘船只穿梭采捞,采捞量达1000多吨。      三门泥螺螺大壳薄,肉质柔软,无泥沙杂质,

 三门毛蚶以肥满度高、味美鲜嫩而闻名,产量仅次于缢蛏,年产量达2万多吨。运  味道鲜美。制成咸泥螺,醉泥螺,咸香可口,具有
 销宁波、杭州、上海等地。  独特风味,是佐酒佳肴。畅销港、澳及日本。
                                                                                         ·泥螺


 12 | 鲜甜三门                                                              第一篇  三门湾口生百鲜 |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