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 - 《品读三门》之《鲜甜三门》
P. 21

೘a჈োݚӁ         3. 鳓鱼
                《本草纲目》中载:“鳓鱼,出东南
            海中。以四月至,渔人设网候之,听水中
                                                             1. 大黄鱼   有声则鱼至矣。”鳓鱼体侧扁,背窄,一

 石首鱼科,头大体侧扁,尾柄细长,  般体长25~40厘米,体重250~500克。
 脑有双小石,莹如玉,故名石首鱼;鳞色  头部背面通常有2条低的纵行隆起脊。眼
 如金,俗称大黄鱼。平时栖息较深海区,  大、凸起而明亮,口向上翘成近垂直状,

 4~6月进猫头洋洄游产卵。头水大黄鱼,  两颌、腭骨及舌上均具细牙。其洄游季节
 雌鱼未产卵,鱼肥而味全,鲜美可口,营  性较强,游速快,三门渔谚中有“小小鳓
 养丰富;二水产卵后,味稍薄。八月最肥  鱼无肚肠,一夜游过七爿洋”之说。
 壮,称“桂花黄鱼”,肉味尤佳,为鱼类  鳓鱼味鲜肉细,含蛋白质、脂肪、钙、钾、硒均十分丰富,营养价值极高;鳓鱼富含不

 名贵品种。三门大黄鱼产量最高年份是  饱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对防止血管硬化、高血压和冠心病等大有益处。
 1966年,年产大黄鱼4251吨。20世纪70年代,年平均产384吨。20世纪80年代,资源渐  鳓鱼味甘,性平,能开胃暖中,补脾益气,用于脾胃虚弱,少食腹泻;气血不足,心悸短
 减,价格昂贵。    气。
                鳓鱼汛四月初即开始。三门渔谚有“四月八日鳓鱼会,张勿来张,看也要来看,勿
 2. 鲳鱼
            张勿看要后悔”的说法。至五月十三休网结束。
 三国沈莹编著的《临海异物志》中

 称鲳鱼为镜鱼。清代郭柏苍撰著的《海                                                   4. 带鱼
 错百一录》中称:“以其好交群鱼若娼                              又叫长鱼带、白带裙带鱼、鳞刀鱼,主要产地
 (妓),故名曰鲳。”鲳鱼体短而高,极                         在东海舟山洋面,是三门大宗海渔特产品之一。
 侧扁,略呈菱形。头较小,吻圆,口小,                         因体侧扁,尾细长如鞭,又称“鞭鱼”,长可达一

 牙细。成鱼腹鳍消失。尾鳍分叉颇深,下                         米余。银白色,口大,背鳍很长,胸鳍小,无腹鳍,
 叶较长。体银白色,上部微呈青灰色。以                         为洄游性鱼类。有昼夜垂直移动习性、白天结群
 甲壳类等为食。鲳鱼含有多种营养,100                        栖于中下水层,晚间上升到表层,性凶猛,贪食鱼
 克鱼肉含蛋白质15.6克,脂肪6.6克,碳水化合物0.2克,钙19毫克,磷240毫克,铁0.3毫  类、毛虾和乌贼等。相传,西王母渡东海时,她的

 克。鲳鱼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有降低胆固醇的功效;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硒和      侍女飞琼的腰带被大风吹到海上,化而为鱼,因
 镁,对冠状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有预防作用,并能延缓机体衰老,预防癌症的发生,     名带鱼。
 具有益气养血、补胃益精、滑利关节、柔筋利骨之功效,对消化不良、脾虚泄泻、贫血、  冬季是带鱼的旺发期,捕法有二:一钓一网。入海钓获的称“钓带”,因未受损伤,
 筋骨酸痛等很有效。旧时三门渔民常以鲳鱼肉为婴儿开荤。  鱼鳞完整,故鱼佳味鲜。用渔网捕获的,称“网带”,其味比钓带稍逊,但产量高。古人

 若年里春是燥春,过68~72天,在三门猫头洋的小鹅冠、泽山岛一带海域就能捕到  有咏带鱼诗道:“可准探衣旧制裁,素绅三尺曳皑皑。波臣新授银台职,袍笏龙宫奏事
 鲳鱼。三月份为鲳鱼汛,初十起水,开始捕捞,到四月初二为止。  来。”



 14 | 鲜甜三门                                                              第一篇  三门湾口生百鲜 |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