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 - 《天台山佛教史》
P. 21
多在海外。”于是,钱弘俶便遣使往高丽和日本求取天台教典;同时,为羲寂
在天台山建定慧院。后来,高丽王遣谛观奉通天台教典至定慧院,从羲寂受
学,着《天台四教仪》。继之,高丽义通(927-988),也游学中学,至台谒羲
寂,受“一心三观”之旨。最后,留在中国教扬天台教义 20 年,升堂入室者
不要胜数。被尊为天台宗第十六祖。
义通的弟子知礼(960-1028),一生弘扬天台教观,“四十余年,胁不至
席。当时之人,从而化者以千计;受其教而唱道于时者,三十余席。”(赵抃
《宁故明州延庆寺法智大师行业碑》)同时,一生为护台教而同山外诸师反复
进行辩驳。论诤的结果,是知礼为代表的山家派以殊胜的义理成为天台宗的
正统。他被尊为天台宗第十七祖,宋真宗赐号法智大师。知礼有“法子二十
七人,入室四百七十八人,升堂一千人。”(《佛祖统纪·知礼传》)主要弟子
有广智尚贤、神照本如、南屏梵臻。神照本如一系的法脉,一直在天台山一
带延续。
此外,知礼的师弟遵式(964-1032),20 岁在天台禅林寺受具足戒。后
至天台国清寺学天台教观。曾在普贤像座下燃指发誓,以传承天台宗为毕生
功业。后至四明宝云寺,研习天台奥旨。学成后,回天台山,发奋苦修。后
应请赴杭州昭庆寺、灵山寺讲经,并于天竺寺修《金光明忏》,御赐“慈云大
师”之号。他还奏请将天台典籍编入《大藏经》之中,从而大大提高了天台
宗的声望。
五代两宋时期,禅宗在天台山的发展也极兴盛。五代时,全宰于径山受
禅法,入天台山闇岩(即明岩),后周显德三年(956)创明岩寺。德韶(891-972)
系法眼宗创始人文益弟子,吴越王钱俶曾申弟子礼,尊为国师,后唐清泰二
年(935)入天台山,卓庵通玄峰,有偈示众云:“通玄峰顶,不是人间,心
外无法,满目青山。”(《景德传灯录》卷 25)劝人自悟。居山 37 年,建道场
13 所(通圆寺、慈云寺、秀岩寺、西定慧院、宝国华严院、普门寺、弥陀塔
院、景福院、护国寺、证教寺、天宫寺、华顶圆觉道场、普慈院)。弟子延寿
(904-975),宋开宝七年(974)入天台山,居天柱峰下,度戒得人无数。他
深究《楞严经》“佛语心为宗”之说,“举一心为宗,照万法如镜”,着《宗镜
录》100 卷。全书立论重在顿悟、圆修。吴越末,高丽王遣使赠金线袈裟、
紫水晶数珠、金藻罐等宝物,派 36 名僧人随延寿学法,此宗于是传入朝鲜。
五代北宋时期,居住在天台山的禅僧,大多是法眼宗玄沙师备和德韶的
弟子。比较著名的有:般若寺的师蕴、文辇、友蟾、通慧、从进和国清寺的
师静、本先等。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