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7 - 《天台山佛教史》
P. 47

的理性即是诸法实相。若能转迷成悟,以智化情,悟达诸法真如妙体,即名
                           为佛;若为客尘所染,被无明烦恼所缠缚,即沦入六道。由此可见,心、佛、

                           众生皆为一念心的变现。而从“观具”上说,心、佛、众生是三无差别。因

                           此,开通了由凡夫进修佛乘的光明大道。
                               湛然在佛陇隐居时,生活十分艰苦,但满屋经史古籍,使他深为快乐。

                           他在《辅行传弘诀》中旁征博引,表达了渊博的常识。

                               湛然在《辅行传弘决》中,对天台史地的注释,大都根据方志,有的还
                           引用了当地的传说。如卷一对“天台”一词的解释云:

                               天台者,天者,巅也。元气未分,混而为一;两仪既判,清而为天,混

                           而为地。此本俗名,且依俗释。台者,星名。其地分野,应天三台,故以名
                           焉。有云:本名天梯,谓其山高,可登而升天。后人讹转,故云天台。

                               这样的解释是既有当地民间传说,又有史籍方面的记载。总之,《辅行传
                           弘决》是一部十分渊博的天台学著作。

                               道邃、行满轶事

                               湛然大师的弟子很多,最著名的是道邃和行满。两人均居佛陇,从湛然
                           修学。

                               道邃,俗姓王。陕西长安人。24 岁出家,学戒律。唐大历间慕湛然之名
                           来佛陇受学,凡 5 年,洞彻天台宗旨。湛然称赞他说:“吾子其能嗣兴吾道矣!”

                           (《佛祖统纪·道邃传》)遂授止观之学,他“洞悟玄幽,无所凝滞”,受湛然

                           付法为传天台教观第十祖。他长期居天台山,“为众开说发明深旨,听者无不
                           领悟”。他还根据自己学习《辅行传弘决》的体会,撰《摩诃止观记中异义》

                           一卷,对此书加以独特的注释。

                               贞元二十一年(805),日本最澄大师偕弟子义真等远来求法,在道邃门
                           下听经受诲,领悟天台教旨。最澄在天台山“尽写一宗论疏以归”。

                               真觉寺前有一塔,系日本国天台宗山田惠谛长老为纪念日本比睿山开创

                           1200 年,于 1989 年来天台将日本百万信众书写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供
                           奉于塔中。也是特为纪念日本天台宗开山祖师最澄来天台向道邃等求法而建

                           的。
                               最澄在佛陇得到天台经论之后,日夜攻读,对天台义理钦佩异常,誓愿

                           成为天台宗的传人,回国弘扬天台宗。他恳求道邃授与菩萨三聚大戒。道邃

                           见他求法心诚,便在国清寺“庄严道场,奉请诸佛,授与菩萨三聚大戒”。最
                           澄归国后,在日本创天台宗,化风盛播,学者日蕃,遂尊道邃为始祖。

                               行满是个戒行精严的苦行僧。据日本僧承澄《阿娑缚抄》卷 194《姑苏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