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4 - 《天台山佛教史》
P. 54
威望极高。
遗则在佛窟岩专心研究法融的《绝观论》,以达到“岩居穴处,明心达性”。
法融对于观心法门的理解,非常独特。延寿在《宗镜录》卷 97 说:
牛头融大师《绝观论》问云:“何者是心?”
答:“六根所观,并悉是心。”
问:“心若为?”
答:“心寂灭。”
遗则深刻领会法融提出的 “心为体”、“心为宗”、“心为本”的思想,
只有修持到“心寂灭”,才能产生真智慧。所以他说: “心性寂灭为定,
常解寂灭为慧。”只有定慧双修,其精神“舒则弥游法界,卷则踪迹难寻。”
才是真正的悟道。
遗则也非常推崇梁代禅宗名宿傅大士。因为他“以心为本”的定慧思想,
显然与他所推崇的隐居岩穴,独修心性的傅大士的思想相通。
傅大士(497-569),姓傅名翕,字立风,号善慧。东阳郡乌伤县(今浙
江义乌)人。据说,傅大士曾受天台宗慧文的指教,精修一心三观,《傅大士
文集》中有诗偈道:
独自精,其实离声名。
三观一心融万品,荆棘丛林皆自平。(其一)
独自作,问我心中何所著?
推检四运并无生,千端万绪何能缚。(其二)
“一心三观”是天台宗基本教义。一心即能观之心。傅大士“端正自观
心”讲的就是这个心。他的《心王铭》更是“心”学之名篇。三观,即“空”、
“假”、“中”三谛。知“一念之心”乃不可得,不可说,而于一心中国修空、
假、中三谛者,即称“一心三观”。法融在《绝观论》中说的“心性寂灭为定,
常解寂灭为慧”,也与傅大士说的“心性不沉浮,安住三三昧,万行悉回收”
之说相通。可见牛头禅的学说与天台宗的理论有着千丝万缕的渊源。
遗则在天台山修持时,常模仿傅大士作诗。傅大士着有《还源诗》12 首,
遗则着《还源集》;傅大士的《独自诗》有“推检四运并无生”,“本愿证证无
生”等,遗则也着有《无生义》。《宋高僧传》卷 10 叙述他的自悟说:
则既传(慧)忠之道,精观久之,以为天地无物也,我无物
也,虽无物而未尝无物也。此则圣人如影,百姓如梦,敦为死生
哉!至人以是能独照,能为万物主,吾知之矣!
“能为万物主”为傅大士所说,《善慧大师语录》中的诗偈:“有物先天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