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9 - 《天台山佛教史》
P. 59

还有一段异闻:“(一行)闻僧于院中布算,其声簌簌,既而谓其徒曰:‘今日
                           当有弟子求吾算法。已合到门,岂无人导达耶?’即除一算,曰:‘门前水西

                           流,弟子当至。’一行承言而入。”足见当时国清寺曾有精通算术的高僧。

                               一行在国清寺住了几年,向高僧求教,“尽受其术”。开元十三年(725),
                           回到长安,正式投入修历。他根据天文、大地实际测量所得的资料进行计算,

                           参考了历代的历本,特别是吸收了《皇极历》的优点,经历两年时间的编撰,

                           到开元十五年(727),才完成了初稿,定名为《大衍历》。这部书共 52 卷,
                           结构严谨,条理分明。它对太阳周年视运动的具体规律描述得比以往的历法

                           更符合实际。如一行认为太阳在黄道上运行的速度并不是均匀的,冬至时速

                           度最快,以后逐渐慢下来。到夏至最慢。根据这一看法,他纠正了以往的历
                           法把全年均分为 24 个节气的错误,而按不等的时间间隔来排列 24 节气。这

                           是我国历法上的重大改进。就在《大衍历》初稿完成的这一年,一行在长安
                           病逝,葬于长安城外的铜人原。

                               由于一行在当时的名望很高,他的葬礼十分隆重。据《旧唐书·一行传》

                           记载:“上(玄宗)为一行制碑文,亲书于石,出内库钱五十万缗,为起塔于
                           铜人之原。明年,幸温汤,过其塔前,又驻马徘徊,令品官就塔以告其出豫

                           之意,更赐绢五十匹,以莳塔前松柏焉。”
                               今国清寺前的一行禅师塔墓,是一座衣冠冡。


                               五、平田院与普岸禅师

                               万年寺原名平田院,位于县城西北 23 公里的万年山麓平田。寺前两涧合
                           流,左右八峰(明月峰、娑罗峰、香炉峰、大舍峰、铜鱼峰、藏象峰、烟霞

                           峰和应泽峰)环抱,是历代高僧幽栖的地方。
                               平田院始建于唐太和七年(833)。其时,高僧普岸,居水硙西峰,欲建

                           寺院。一日,有虎至西峰,跳踯狂吼,其势甚凶。普岸与僧众避虎至山下平

                           田。他看到这里的环境很好,便选为寺址,建平田禅院。后改称镇国禅院、
                           福田禅院。

                               普岸,唐末人,生卒不详。禅宗临济宗的高僧。《宋高僧传》卷 27《普

                           岸传》记载:释普岸,姓蔡,汉东人。生性聪敏,骨目奇秀,天生不嗜荤膻。
                           长有出尘之意,其父严毅,训授经籍,渐通其义,会写一手好文章。后入僧

                           舍,得读经卷。乃叹曰:“佛法玄微,非造次可及!”决志辞亲出家。当时怀

                           海禅师居百丈山,骈肩累足,率众建成一所大丛林。普岸叩其关,怀海摄受
                           之。从此,日作寺役,夜独执烛诵经,永不惮劳。不久,剃染,诵戒品,习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