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3 - 《天台山佛教史》
P. 73

净土诗》八章”。他一生“蓄一钵,无长物,躬舍薪汲水,食唯三白”(〈佛祖
                           统纪·有严传〉)。是一位刻苦精修的典范。一生著述等身,有《安乐行空品》、

                           《法印经疏》、《玄签备检》、《文句笺难》、《止观助览》等,对湛然为天台三
                           大部所作注疏的难解部分,再作一番诠释,进一步弘扬天台义理。

                                处咸,天台人。法行高尚。郡守李庭芝请他主持白莲寺,“奏赐法真之
                           号。居山五十年,登门受教者万数”(《佛祖统纪·处咸传》)。处咸的弟子元

                           惠,法孙了然、智仙、梵章,均是当时天台宗高僧。了然(1077-1141),着
                           有《大乘止观宗圆记》、《十不二门枢要》、《虎溪集》等,充分发挥天台的性

                           具学说。了然的弟子有五六百人,一生口讲手书,著述等身,主要著作有《菩
                           萨戒疏集注》、《金刚辨惑》、《复宗集》、《法华诵经撮要》等。从中反映出白

                           莲、能仁僧众之多,以及天台宗学说当时在东掖山展开论辩的活跃情况。
                                神照系传至第五世,达到了鼎盛时期。当时白莲寺僧才辈出,主要有圆

                           智、法希、法雄等。圆智,号征悟,台州黄岩人,“依白莲智仙法师,一坐东
                           掖山二十四年,二山千众,既皆耆宿,师之论辩,悉出二山之右,遂请为上

                           座”(见《浙中寺院历代住持塔铭》)。《佛祖统纪》卷 17《能仁(道)山法师
                           法嗣·法希、法雄传》则记载了法希、法雄的才能和德望:“法师法希号毕庵,

                           法雄号南岩,皆天台人,同入山法师室,服勤受道,齐名当世。及相继居白
                           莲,道望若一。具正眼以定宗,发辩才以驾说,豁襟量以容众,擒文藻以应

                           机。白莲宗风之盛,实二师振起之也。”
                                当时,白莲寺高僧的名声在国内佛教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绍兴二十三

                           年(1153),圆智以其卓绝的才华受到宋高宗的重视,被诏请住杭城上天竺寺。
                           《释氏稽古录》卷 4 曾有这样的记载:

                                     绍兴二十三年(1153),宋诏台州东掖山圆智住上天竺。太师秦
                                桧问曰:“止观一法耶?”智曰:“一法也。譬之于水,湛然而清者,

                                止也;可鉴须眉者,观也。水则一耳。以众生心性有重昏巨散之病,
                                用止观为药,救而治之,归一法界之全体。法界寂然名为止,寂而

                                常照为观。止观明静之体岂有二耶?”桧悦,首施钱五万缗,以建
                                法堂。

                                上天竺寺原为慈云遵式的道场。遵式的法嗣延传 5 世纪以后,逐渐式微。
                           绍兴年间,寺宇又遭大火。宋高宗考虑到遵式与东掖山的渊源,又闻圆智的

                           高行卓识,便诏请他来重整寺宇。太师秦桧通过问法后,首先施钱建法堂。
                           随后,檀施之资纷然四至,寺宇全面开始重建。《佛祖统纪》卷 16《圆智传》

                           载圆智在建寺期间遇到的几件异事:
                                     绍兴二十三年,奉诏主上竺。灾烬之余,仅存大士殿。有衰金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