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2 - 《天台山道教史》
P. 162
髓”、“易筋”的说法,更早的还可以在魏晋时期出现的道家求仙小说
《汉武帝内传》中找到渊源。《汉武帝内传》已有“一年易气,二年易
血,三年易精,四年易脉,五年易髓,六年易骨,七年易筋,八年易
发,九年易形”的记载,表述的是道家练气求长生的一种理想。所以
“易筋”原属道家思想,也为练外功的僧人所运用。这从《易筋经》
第一次出现时是由天台紫凝道人宗衡公布的这些事实,可以充分说明
这一点。
《易筋经》的内容包括了练习所能达到的理想效果和具体的练习
方法两方面的主要内容,对武侠小说影响最大的是其中的内壮神勇、
外壮神力的说法。其“内壮神勇”提到练习该功法之后,“从骨中生出
神力,久久加功,其臂、腕、指、掌,迥异寻常,以意努之,硬如铁
石,并其指可贯牛腹,侧其掌可断牛头”,这些都还只是“小用之末技”;
“外壮神力”练成之后,“手托城闸,力能举鼎”都算不上奇异了。从
道光年间开始的武侠小说提到《易筋经》,渲染的都是《易筋经》中所
说的练成后的种种神奇功用。天台紫凝道人的名声也从此远扬。
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