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1 - 《天台山道教史》
P. 161
则可以保身家,不论士农工商,若有此基,致堪任重致远以成其业。
而且病者得之而安,怯者得之而强,外侮闻之而慑,乏嗣得之而延,
老者得之康健而寿,少者得之纯粹以精,女红得之勤而不怠,易人而
成佛,移凡以为仙。是举天地间人人当习此功,以是知达摩祖师所云,
基此作佛之语,岂不信然哉!是功不练不成,一练即成,小练小成,
大练大成,有益无咎,有利无弊。是易筋经一书,诚天地间之至宝,
吾不知人世间复有何利益足以比此,复有何妙义足以加此也。是在知
之者好之乐之,以求至乎其极,斯不负历代祖师传留授引之意云耳。
或问行功之要,曰:智、仁、勇;又问,曰:信、专、恒而已矣!
大明天启四年岁次甲子三月天台紫凝道人宗衡跋
关于“易筋”书名的命名和取意,李靖在《易筋经》序中曾作了
解释。他说,北宋景德年间(1004-1007),道原所撰的讲述佛教禅宗传
法谱系的《景德传灯录》中的达摩传,有一段达摩与诸弟子的对答,
达摩对诸弟子的答语,评价为“得吾皮”、“得吾肉”或“得吾骨”,只
有对慧可的评价最高,说是“得吾髓”。所谓得皮、得肉、得骨、得髓
都是一种“譬喻”,并非实指,不过是比喻对其禅法的领悟程度。李靖
认为,从达摩说二祖慧可“得吾髓”这句话,衍生出达摩把《洗髓经》
传给慧可之论,并且强调说并非“漫语”。至于“易筋”,则是强调“筋”
对“连络周身,通行血气”的重要性。在《易筋经》正文《总论》中,
交待“易”是“变化”的意思,“筋”指人身的经络;认为人之身有内
有外,“洗髓”能“清其内”,“易筋”是“坚其外”,“洗髓”、“易筋”
之后,就可以体证佛道,得享高寿了。
李靖是站在佛家立场上,强调《易筋经》源出达摩的《洗髓经》。
但是,学者认为,明确运用“易筋”之名的,则出自道家文献。如宋
代道士张君房所撰的道教类书《云笈七签·延陵君修真大略》中有“易
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