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0 - 《天台山道教史》
P. 50

构,作上清阁、降真堂、白云亭、翛闲院,恢复旧迹。以三洞之道,

                  行于江表。宪宗征召,不赴,入华林谷,创栖瑶观隐居。享年 90。主

                  要弟子有应夷节等。

                        应夷节(810-894),晚唐东阳郡人。字适中,赐号紫应、道元先生。

                  《洞玄灵宝三师记》称其宪宗元和十二年(817)赴婺州兰溪灵瑞观,


                  师事观主吴玄素,研习《南华》、《冲虚》、《通灵》诸真经及《周易》、

                  《孝经》、《论语》等。穆宗长庆三年(823)正式度为道士。敬宗宝历

                  元年(825)入天台山,师事冯惟良,参习上清正一法派,受佩高玄紫


                  虚箓。文宗太和二年(828),诣龙虎山从张天师受授三品大都功。太

                  和八年(834),进参灵宝真文、洞神、洞玄之法。九年(835)进升玄

                  法师。唐武宗会昌二年( 842)得受上清大洞秘旨内法。会昌三年(843)

                  别居桐柏道元观。奉旨诏见,赐紫衣。居山 50 余年。乾宁元年(894)

                  无疾而逝,享年 85。


                        刘介 晚唐人。字处静。《天台山方外志》称其幼习儒业,及长,

                  赴婺州兰溪。师事灵瑞观主吴守素出家为道士。后闻天台山陈寡言有

                  道名,遂就华林谷师事之。请教执帚达 20 年,尽得寡言上清三洞道法。


                  与叶藏质、应夷节为方外之友。




                        四、上清派主要养生法门

                        隋唐期间,天台山寓居着许多上清派高道。他们为了长寿,甚至

                  “飞升”,每天在岩穴中刻苦修炼。其修炼的功法很多,最主要的是存


                  思、调息、服食与导引。

                        一、存思法。上清经系认为,人身五脏皆有与外界相应的诸神相

                  暗合,若能静心养真,即可感通其神与己合一。存思的目的是外游之


                  神返回自己身中。其原理为心宰性真,意住气从,至微而神,至幽而


                                                           50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