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6 - 《天台山道教史》
P. 56
过失,任满可升仙官。但不久前来了一僧,居于海峰,朝夕念咒,其
法术即将炼成,每日海浪滔天,我统天镇海之宝,将被此僧取走。请
求相助!”法善让其先回去。到五月五日,法善施术,投下丹符,海水
立即平静。僧人悔恨良久,投海而死。翌日,龙君送珍宝致谢。法善
说:“我居林野,无需宝物,但此处离水甚远,如能引来一汪清泉,则
受恩匪浅!”当晚,果下大雨。翌日清晨,众山之水齐集于桐柏山之玉
梭溪,奔腾澎湃,涌向瀑布岩。于是,一道飞瀑,直泻百丈,挂于法
善所居之福圣观后,四季不竭。据说这就是桐柏瀑布。
二、叶藏质与《桐柏道藏》
叶藏质,晚唐时处州松阳(今属浙江省)人,字含象。据《天台
山志》记载:叶法善之孙。初为安和观道士,后诣天台山桐柏观,师
事冯惟良,受上清三洞经箓,于玉霄峰建石门山居道院。日诵《黄庭》、
《度人》、《道德》诸经。懿宗多次召入内廷,请其讲道,并赐金银,
供其建设道观。
《天台山方外志》称他晚年尤精符术,颇有灵验,请之者如织。
当时婺州(今金华)知府为怪物骚扰,派人向他请符。归途中,因遭
污秽遗失。知府亲自偕使者登门再请。看到叶藏质案上有一匣封闭甚
15
固,原来就是使者遗失之符,便郑重焚香捧匣而归,怪物遂绝。 唐咸
通六年(865),叶藏质在桐柏之西建莲峰道院(因其地层峦迭出,状
似莲花,故名。宋治平三年,改法莲院)。据《嘉定赤城志》记载:至
宋宁宗时,该道院尚有田 70 亩、地 33 亩、山 421 亩。确保道徒衣食
充足。
15 《天台山方外志》卷九《神仙考》。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