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8 - 《天台山道教史》
P. 58

岁入道,后隐于天台桐柏,自号天台白云子。曾整理历代天台山道士

                  留下的著作,并将自己数十年来编纂的道经,请人誊抄。内容有:《修

                  真秘旨》、《修真秘旨事目历》、《坐忘论》、《修生养气诀》、《服气真义

                  论》、《采服松叶等法》、《洞玄灵宝五岳名山朝仪经》、《上清天地宫府

                  图经》、《登真系》、《天隐子》、《太上升玄经注》、《太上升玄消灾护命


                  妙经颂》、《上清含象剑鉴图》、《上清侍帝晨桐真人真图赞》、《道体论》

                  等著作 130 余卷。抄成后,皆置藏经殿中。至此,桐柏道藏已初步形

                  成,约藏经 300 余卷。


                        开元初年,唐玄宗下诏搜罗天下道教经书,编纂道经总集,称《三

                  洞琼纲》(即《开元道藏》)。司马承祯于开元九年(721)奉诏入京,

                  并将桐柏道经运载至京,以供修纂,受到唐玄宗的高度赞赏,将其留

                  于内殿,亲受法箓。《三洞琼纲》共收全国道经 3744 卷,内录有天台

                  桐柏道藏 300 余卷,约占 l2%左右。事后,唐玄宗亲撰《桐柏观碑记》,


                  对司马承祯极为尊崇。大书法家韩择木为书碑文,立碑于桐柏。由于

                  桐柏观藏经丰富,天台高道闻声皆来参访和研习,开南宗祖庭的先声。

                  从此,桐柏观名声越来越大。


                        唐代晚期是桐柏道藏由发展而致鼎盛时期。这期间来天台山隐居

                  著述的高道更多,有田虚应、冯惟良、吴善经、应夷节、刘处静、左

                  元泽、闾丘方远、陈寡言、徐灵府、叶藏质等。他们的著述有《三洞

                  要略》、《元鉴》、《元真经》、《天台山记》等,共 400 余卷。其中整理

                  桐柏道藏卓有贡献的,当推叶藏质的宗师冯惟良。


                        冯惟良,著述很多,以三洞之道行于江表。唐宪宗召之,欲拜官。

                  惟良坚辞。隐居天台桐柏观,建降真堂、白云亭、翛闲亭、上清室等,

                  使桐柏观的面貌更添新彩。他酷爱道经,将桐柏观的旧有道藏进行整


                  理、编目,并作了一些勘误工作。


                                                           58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