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5 - 《天台山道教史》
P. 85
二、张无梦与陈景元
张无梦(952-1050),五代北宋初年凤翔人,字灵隐,号鸿蒙子,
永嘉开元观道士。少时入华山,与刘海蟾、种放结为方外友,师事陈
希夷。后人天台山,登赤城,庐于琼台,行赤松导引、安期还丹之法。
居十余载,常作诗咏修炼事,题曰《还元篇》。夏英公献于真宗。真宗
召见他,令讲《易经》。他只讲《谦》卦,说:“方大有之时,宜守之
以谦。”真宗授以著作郎之职。他坚辞不受,回天台山。不久,真宗又
召其至京,讲《还元篇》。他说:“国犹身也。心无为则气和,气和则
万宝结矣。心有为则气乱,气乱则英华散矣。此还元之大旨也。”真宗
以歌一阕赐之,准其回山,令台州给著作郎俸以养老。张无梦还懂得
炼外丹之术,但秘而不宣。居琼台 10 余年,著有《琼台诗集》行世。
张无梦所居的琼台山,山形奇险。《天台山全志》卷之 2《山》云:
“自桐柏西北行二里,至元应真人祠。取道仙人迹,经龙潭侧几公里,
至琼台、双阙,皆翠壁万仞,森倚相向。宋祥符中(1008-1016),山人
张无梦结庵居此……从下观上,历樵径,循坑而人,潭石相间,进五
六里许,见琼台正面削突严整,锦翠荟蕞而成者,其旁两山崖壁对峙,
如张绣屏,皆削立至脚,谓之‘双阙’。令人目眩神怡。从上观下,取
径桐柏,攀援而下,绝壁森倚,峰巘层叠,悚然心悸,不可近视。至
半山,有仙人座,形骸俱具,如蝉蜕而去者。仙鞍石驾大岩上,人可
攀乘。若月夜独踞台中,如铺金镂玉,闪烁人心目。众峰淡远皆隐见,
空蒙杳霭间,尤觉清旷绝伦。夏竦铭云:‘琼台峨嶻,左右如阙。直上
相等,萝交蔓结。启闭云气,出入日月。千里若线,群峰如屑。凌霄
压海,吞吴跨越。’”真实地描述了琼台的奇险。
琼台之旁,摩崖石刻甚多。将至台,有巨石突起,镌“秀甲台山”、
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