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5 - 《朱封鳌天台集<第一册>》
P. 145
当于“假谛”;达磨不立文字、见性成佛的禅宗,是圆教的“空门”,相当于“空
谛”;而兼有这“有、空”二门,融通“空、假”二谛的,正是圆教的“中谛”。 可见
朱 日本的天台宗,既不离天台宗三谛圆融的本旨,又具有日本国的地方特色。
封
鳌 最澄圆寂后,其法裔圆仁、圆载、圆珍、慧锷等相继入唐求法,研习教理,为
天
台
集 日本天台宗的完善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其中最主要的是圆仁和圆珍。
·
第 圆仁(794-864),下野国(今枥木县)都贺郡人。 15 岁入比睿山从最澄学
一
册 习圆教奥旨,并受传法灌顶。 为了进一步研习天台宗和密宗教义,唐开成三年
(838)随遣唐使船入唐。 开成五年(840)五月,巡礼五台山大华严寺,从志远、
玄鉴等天台宗高僧学习天台教法。 后又到长安大兴善寺翻经院,从元政阿阇
梨学习密宗金刚界大法,接受五瓶灌顶,并恭画金刚界大曼荼罗。 会昌元年
(841),随青龙寺义真进胎藏灌顶道场,学习毗卢遮那经的真言印契,并在玄
法寺法全处承受胎藏仪轨,南天竺宝月处学习悉昙章,丰醴泉寺宗颖处参学止
观,先后承接密教法的胎藏界、金刚界、苏悉地 3 部。 3 部密教中,除属胎藏界
的《大日经》已有注释外,其他 2 部尚未有注释。 圆仁便勇敢地承担起注疏 2
部的重任,作《金刚顶经疏》7 卷、《苏悉地经疏》7 卷。 在“圆密一致”问题上,
他提出精辟的见解:一是摆正了释迦与大日的关系,认为;释迦牟尼、毗卢遮那
是一体之异名;二是理清了显密教判,认为显教是诸三乘教,密教是一乘教,一
乘教又分理密与事理俱密。 《华严》《维摩》《法华》等经属理密,而《大日》《金
刚顶》《苏悉地》诸经属事理俱密。 从而将天台宗和密宗的义理进一步圆融。
唐大中元年(847),圆仁请回天台宗等有关教典共 700 余卷回国。 被敕封为延
历寺座主,先后为文德、仁和两天皇授菩萨戒。 他大弘具有日本特色的天台
宗,成为山门派的创始人。
圆珍(815-891),赞歧国(今香川县) 那珂郡人,15 人投比睿山首座义真
门下,学天台宗,20 岁受灌顶。 大中七年(853) 八月,他乘商船入唐,在华 5
年,先后至天台山国清寺从物外大师学习止观,从福州开元寺良谞处受天台
学,从法全处受胎藏灌顶、金刚界灌顶、苏悉地大法以及三摩耶戒和阿阇梨位
灌顶,从大兴善寺智慧轮三藏处受两部曼荼罗。 在归国前,再次拜访天台山国
清寺,建止观堂。 匾额上刻“天台国清寺日本国大德僧院”,请清观主持。 唐
大中十二年(858)年回国,“求得毗卢遮那宗教法兹图像道具,及国清、禅林等
寺传得智者大师所说教文碑铭等,兼诸州所获别家章疏,总计三百四十一本,
❙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