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0 - 《朱封鳌天台集<第一册>》
P. 170
传灯大师撰有《不瞬堂记》,记述堂名的来由:“堂名不瞬者,不以一义题也。
吾堂洞开东方,日轮升天,则有明耀;中夜晦暝,则有明月。 日月二明,有所不
继,则又有灯明。 古佛因之而立号,吾今以此而名堂。 观像得意,有会吾心,昼
夜常然,古今不易。 吾堂取义于斯者,一也。 像设三圣,左辅观音,考之往,因
名‘不瞬’。 太子昔为因人,眼尚不瞬,至今成佛,常在那伽,正似人之六根主
之者心,心中动,则眸子瞬焉;心中不动,则其不瞬焉。 大集无言,童子在襁褓
而目恒不瞬,诸天之图,亦能不瞬,非以常在于定,令目不瞬乎? 此又因像高设
传灯大师法衣法履
而名吾堂之不瞬也。” 从堂名来看,充分体现了天台宗止观学说的醍醐之味。
传灯大师居此修持时,堂前有老松一棵。 他在《不瞬堂前长松记》中说:“恒坐
前轩,日与之对,复筑土台于松之右方,甃以溪之卵石,杂植华卉于其下,复植
凌霄花一本于松旁,置一藤龛于松阴之下,夏秋之间取东北莽苍之阴,坐其下
以观清旦之气。 冬春之间,取西南开敞之阳,坐其下以享曝背之乐。 或对佳客
煮茗吟诗,或聚徒众捉麈谈玄,或跏趺藤龛,冥心禅观。”他称“山中有此,信可
乐也”。 因此,他尊此松为友、为兄。 如今,不瞬堂前虽已无此松,但杂花生树,
翠竹玲珑,风景仍很清秀,确是坐禅的佳处。 不瞬堂后,有传灯大师亲手开掘
第
的福泉井,他手书的“福泉”二字,仍镌于井壁。 他还作《福泉铭》称:“酒为福 二
辑
水,效在于忘。 形神都捐,杳杳茫茫。 茶为福水,功在于记。 清清静静,生我智
古
慧。 我心忘世,家在名山。 洗心之余,益以洗舌。 住清凉界,五内俱雪。”福泉 刹
考
旁尚有无还台遗迹,传灯大师对“无还” 二字的解释是:登此高台有“得鱼忘 察
❙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