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1 - 《朱封鳌天台集<第一册>》
P. 171
筌,以复见性”之乐,虽闻山水种种音声,而闻性无还;嗅到花香草香等种种香
气,而嗅性无还;以及法性无还、觉性无还、和性无还等等。 这一切都充分表达
朱 了他对天台止观义理的修持,已臻很高境界。 他的《净土生无生论》也是在这
封
鳌 期间写成的。
天
台 据传当年传灯大师还常到寺外的山林中坐禅。 于是,我们出寺东,涉幽
集
· 溪,披荆棘,经石关,过芙蓉峰石梯,登石龛,转折下盘陀石,一石横倚,上镌传
第
一
册 灯的八分书“看云”两字,笔法拙朴庄重。 当年传灯常在此石上坐禅看云,修
持止观。 我们在石上小坐后,去瞻仰著名的圆通洞。 洞在芙蓉峰顶下,三石鼎
峙,上有巨石横覆,中空如庵。 洞下溪声瑟瑟,洞侧松韵幽幽。 传灯大师曾称:
“在此跏趺,耳根圆通,时时现前。”因此,大师曾居洞中撰成《楞严圆通疏》一
书。 唐宋以来,国内外许多高僧,参访高明寺,都来此趺坐。 近代宝静大师在
天台山上方广寺受具后,曾在此洞面壁一个多月。 这些古迹,今天经过修整以
后,更显得幽雅多姿,吸引香、游客。
寺西 2 里许的白云峰下,有传灯大师塔墓。 系觉慧法师重建。 传灯大师
生前曾亲自营建生圹,并撰《生圹墓田行》道:
白云峰下白石墓,无尽灯公藏其故。
虾须马鬛翳苍苔,墓田时倩白云护。
上足卫牛马,下足掩黄泉。
受诸天者还诸天,不汝还者理绵绵。
居泥不染若青莲,父耶母耶遗其传。
我耶汝耶忘其缘! 毗富罗山此卷石,
大海水乳此一滴。 骨山肉人今何适?
千金敝帚一旦掷! (《幽溪别志·塔墓考》)
他深悟生死即涅槃,无思无念,故能看破一切,视死如归。
关于传灯大师的生卒年、里籍和字号等,《佛光大辞典》和《佛学大辞典》
均称:“传灯,明代僧,生卒年不详,浙江西安人。 俗性叶,号无尽。” 但我们查
阅《幽溪别志》中明代蒋鸣玉所作的《有门大师塔铭》,才发现上述两部辞典中
关于“传灯”的条目有 3 大错误:一、传灯的生卒年不能用“不详”两字敷衍,而
是完全历历可考的:《塔铭》称他生于明嘉靖甲寅(三十三年)八月二十八日,
圆寂于明崇祯元年五月二十一日申时。 因此,他的生卒年是 1554-1628。 二、
❙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