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1 - 《朱封鳌天台集<第一册>》
P. 201
态生动。 正中塑释迦牟尼佛,右为阿弥陀佛,左为药师琉璃光佛。 背面是 6 米
多高的观世音菩萨,手捧净瓶,足踏鳌鱼,在善财童子、龙女和二十四诸天的拥
朱 簇下,飞翔在东海洛伽山上。
封
鳌 大雄宝殿前有两口水池,一为莲花池,一为丹池(也称放生池)。 此时,正
天
台 是池中莲花盛开的季节,姹紫嫣红,赏心悦目。 池面上阵阵清香随风吹来,令
集
· 人飘飘欲仙。 细看这些莲花,都特别大,花瓣分内外数十层,愈向心部,花瓣愈
第
一
册 小,据说每朵花少则 800 多瓣,多则 1800 多瓣,并且有两个花蕊,所以又称并
蒂莲,或千瓣莲。
寺僧告诉我们,千瓣莲是当年智者从一位印度僧人带来的莲种培植而成,
称“西方莲”。 查《玉泉寺志》,据卷 3《词翰志》载:智者圆寂后,当阳县令黄甫
昆奉敕撰《智者禅师碑》,碑文中提到”华(花)炫耀于金盘,气芬芳于玉树……
塘开千叶之华,莲捧飞来之座。”足见当时莲池中千瓣莲的盛开状况,确与今天
相似。 这也证实了寺僧的说法。
玉泉寺的西堂、东堂、般若堂、藏经楼等建筑,也都是美轮美奂,令人叹为
观止。 但是,最使我们驻足流连的还是讲经台。 这是一座单檐的仿古建筑,
1992 年由台湾天台宗弟子捐资重修。 据说台址就是当年智者大师在此讲说
《法华玄义》和《摩诃止观》的所在,内供智者大师讲经之像,庄严肃穆,造型逼
真。 朝拜者摩肩接踵,络绎不绝。
智者及其弟子在玉泉
考史传记载:玉泉寺建成后的第二年(开皇十三年,593) 四月,智者便在
寺中开讲《法华经玄义》,弟子灌顶笔录。 智者首创了天台宗讲经的五重玄义
(释名、辨体、明宗、论用、判教),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强调一心三观、圆融三
谛的主旨,极为详尽深刻。 《法华经玄义》虽是解释《法华经》的经题,内容却
是判释佛一代时教,并对以往的中国佛教研究作总结性的评价,可说是天台宗
对全体佛教的概论。
这次讲经,由于智者名声之大,座下四众云集,影响极广。 据《佛祖统纪》
记载,智者还为当地民众求雨。 因为当年自春至夏,天旱不雨,当地百姓皆谓
“龙怒”。 智者躬至泉源,“口咒手挥”,顿时“风雨交集”。 于是“民众大喜,歌
咏满道”。
❙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