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5 - 《朱封鳌天台集<第一册>》
P. 205

花,香闻数里。 炀帝敬异,赐号大觉禅师”。 其他如道悦、行简、道势、法偃等等

           大德,莫不具有异于常人的神通。 佛家认为,这是修持天台止观,达到了阿罗
      朱    汉的境界。
      封
      鳌         值得一提的是,佛学界有种看法,认为天台宗盛于陈隋,唐初,因法相等诸
      天
      台    宗兴起,即遭冷落。 其实不然,据记载,智者的弟子法盛,就曾受到唐高宗的敬
      集
      ·
      第    仰。 《台宗指源集》称:“法盛禅师,参智者,禀受法安,心不离定。 后阅《观心
      一
      册    论》,深悟玄旨。 唐初入京师,每说法时,口出光明,四众戴仰。 高帝尊师之道,
           赐号悟真大师。” 此后,曾在玉泉寺从灌顶大师的弟子道素修学止观的弘景

           (634-712),在武则天时,曾三度受敕,请入内宫当传戒师,受到皇帝的供养。

           这也是台宗人的殊荣。
                玉泉寺从专弘天台,转为各宗并弘,主要是从神秀大师(606-706) 开始
           的。 神秀,是中国禅宗北派的创造者。 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县人)人。 早年

           博览经史,唐武德八年(625)在洛阳天宫寺受具足戒。 50 岁时,至蕲州黄梅县
           双峰东山村参谒弘忍(602-674),从事打柴汲水等劳役以求法。 如此 6 年,深

           为弘忍所器重。 弘忍有一天令弟子各作一偈呈解所悟,来决定付以衣法的人。
           神秀作了一偈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弘忍

           看了此偈,只说依此修行也有大利益,但不可有树、镜等执著,以免失去自性。
           弘忍的另一弟子慧能则作偈道:“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
           惹尘埃!”弘忍终于把衣法付给了慧能。 弘忍圆寂后,神秀来到当阳玉泉寺,住

           在寺东的山上,大开禅法。 20 余年中,四面八方从他就学的徒众数万,开创了
           佛教禅派中的北派(南派为宝林寺的慧能)。 武则天听到他的盛名,于久视元

           年(700)遣使迎请。 第二年,他到了东京洛阳,住于内道场,受到特殊的礼遇。

           武后时时向他问道。 唐中宗尤加礼重。 有“两京法主”“三帝国师”之称。
                神秀继承了道信、弘忍的以心为宗的禅法。 但到玉泉寺以后,据传也常读

           《法华经》,修止观禅。 他常常以《法华经·穷子喻》教诲徒众,所作示众偈说:
           “一切佛法,自心本有;将心外求,舍父逃走”(见《景德传灯录》卷四),可见一
           斑。 他主张“坐禅入定”,以“住心看净”,为一种观行方便。 《坛经》记载慧能

           问神秀的弟子志诚,神秀如何示众,志诚说:“常指诲大众;住心观净,常坐不
           卧”。 他的门人张说也说他的“开法大略,则忘念以息想,极力以摄心。 其入
           也均凡圣;其到也行无先后。 趣定之前,万缘皆闲;发慧之后,一切皆知” (张



    ❙192❙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