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2 - 《朱封鳌天台集<第一册>》
P. 202
智者大师讲经坛
开皇十四年(594)四月,智者又在玉泉寺开讲《摩诃止观》。 《摩诃止观》
是强调天台宗的观行修持法门的。 智者先将观法的对象分为十种,称为十境。
这十境是:阴界入境、烦恼境、病患境、业相境、魔事境、禅定境、诸见境、增上慢
境、二乘境、菩萨境。 针对上述十境,提出了十种正修的观法,即:观不思议境、
真正发菩提心、善巧安心、破法遍、识通塞、道品调适、对治助开、知位次、能安
忍、无法爱。 在十种观法(又称十乘观法)中,特别强调观不思议境,即是观一
念心,具足三千性相,百界千如,即空、即假、即中,不分前后,广大圆融的圆顿
止观。 其观心的目的,是要达到对大千世界原理和人生本质的认识,从而在日
常生活中实现佛陀的高尚人格,以获得圆满的证悟。
《摩诃止观》共有 10 章,但智者仅宣说至第 7 章的“正观诸见境”便告结
束。 尚有上慢境、二乘境、菩萨境 3 境,以及第 8 果报、第 9 起教、第 10 旨归 3
大章,未及宣说。 章安在《摩诃止观·序分》中说:“(智者)虽乐说不穷,才至
见境,法轮停转,后分弗宣。” 为什么这样呢? 学术界有两种说法:一说是“迫
于结夏到期而终结”,且“后三之谛义,不关行者们实践的需要,故罢讲” (慧
岳:《天台教学史》第二章《智者大师著作》)。 这是根据湛然大师的说法。 湛
然在《摩诃止观辅行传弘决》中说:“虽复不穷,夏终告息……仅迄见境,时逼
夏终,虽阙余文,行门非要,略(五略)中已具,足表期心。”他认为余下的上慢
第
二
境、二乘境和菩萨境,在前面“发大心”的体相、摄法、偏圆已经概略谈到;后 3
辑
章在前面“五略”的感大果、裂大网、归大处中,也已大致提到。 因而“其文虽
古
阙,于义已足,故托夏末,以为阙缘”。 另一说法是“荆州法席之盛况空前”, 刹
考
“惊动了官府而出面干涉,以为有乖国式,予以取缔”(董平:《天台宗研究》第 察
❙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