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84 - 《朱封鳌天台集<第二册>》
P. 284

慈悯入念心,善修寂照入进心,善修破法入慧心,善修通塞入定心,善修道品入

                                       ①
           不退心,善修正助入回向心。” 达到三界苦集,断尽无余的地步。
                从八信至十信是断尽三界内外尘沙惑的过程。 这三个位次的分别要求
           是:护法心,即防护己心,不起烦恼,更修默护、念护、智护、息心护、他护等五种

           护行。 舍心,不惜身财,所得能舍。 愿心,随时修习种种净慧。                            ②  谛观大师说:
           “从八信至十信,断界内外尘沙惑尽,假观现前,见俗谛理,开法眼,成道种智,
           行四百由旬,与别教八九十住及行回向位齐,行不退也。”这里需要解释的是:
           所谓尘沙惑,即指能障俗谛之事智,而妨菩萨自由自在教化众生,故又称化道
           障惑。 此惑遍于三界之内外,无数无量,远超过恒河沙数,因而称为尘沙感,须

           以三观中的假观破除之。            ③  为什么这三位能断尘沙惑呢? 因为行人在前三个
           位次时,仅能断界内之惑,界外尘沙惑但伏而已,因其假观未现前之故。 到了
           这三位,假观现前,所以能断尘沙惑尽,能开法眼,见俗谛之理,成道种智,譬如

           行四百由旬,已经到达实报庄严土。


                《璎珞本业经》中还指出:“一信有十,十信有百,百法为一切根本。”这乃

           是圆教铁轮十信位,位位互融、十位互具之意。 湛然大师在《法华玄义释签》
           中解释说:“由善修故,相似解起,故十法在相似位转名十信心,乃至愿心亦复

           如是。 何者? 不思议境,以信为本;慈悲誓愿,藉念力持;心安止观,功由精进;
           破于三惑,妙慧方遍;于通无塞,由决定力;圆修道品,为求不退;正助无阙,回
           因向果;不滥位次,方能护法;内外不动,由善防非;于法无爱,由大愿力。 故得
           至此,名为信心,乃至愿心。 十法既许初心具修,当知信信皆具十法,如是则十

           信有百法明矣。” 就是说,十信诸心,前后相互关联,位位皆具十法,因而当称
                           ④
           十信百法。 这和天台宗学说中的一念三千、十界互具的道理是共通的。
                有人提出:根据天台宗的圆断说,一断一切断,怎么会有先断后断之分呢?
           谛观大师解释说:断惑“譬如冶铁,粗垢先去,非本所期,意在成器,器未成时,
           自然先落。 虽见其去,其人无一念欣心。 所以者何? 未遂所期故” 。 这就是
                                                                          ⑤
           说,圆修所断惑是有先后的,粗惑(见思惑)先断,犹如冶铁,粗垢先除,这是自

           然而然的,并不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 而修持者的最终目的,则在于入住,
                                                                                       第
                                                                                       四
                                                                                       辑
               ①  《四教仪辅宏记》卷九之下。

                                                                                       台
               ②  《四教仪辅宏记》卷九之下。
               ③  《四教仪辅宏记》卷九之下。                                                        典
               ④  《法华玄义》卷五。                                                            考
                                                                                       析
               ⑤  《天台四教仪》卷上。
                                                                                     ❙277❙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