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89 - 《朱封鳌天台集<第二册>》
P. 289

碍之境,观达自在,故称观自在菩萨。
                观世音菩萨于二十五圣众之中耳根圆通最为殊胜,故灾难深重的六朝时

      朱    期,观世音信仰亦极普及。 我国最早有关观世音信仰的译经,始于三国吴五凤
      封
      鳌    二年(255)支疆梁接译《法华三昧经》6 卷(已佚);西晋竺法护亦于太康七年
      天
      台    (286)译《正法华经·光世音普门品》;鸠摩罗什于姚秦弘始八年(406) 译出
      集
      ·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隋代仁寿元年(601),阇那崛多、达摩笈
      第
      二    多共译《添品法华经普门品之偈颂》;刘宋时昙无竭译《观世音菩萨授记经》。
      册
           随着广说观世音菩萨功德之《法华经》信仰的普及,观音信仰更深入民间。
                鸠摩罗什所译的《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中详细叙述了观世

           音菩萨救度众生的本怀和信众应如何供奉礼拜此菩萨。 经文中认为:
                第一,观世音菩萨以应身说法,此应身随缘方便,无处不在。 经中述说了

           观世音菩萨的三十三种应化之身,即:1.佛身;2.辟支佛身;3.声闻(罗汉)身;4.
           梵王身;5.帝释(天帝)身;6.自在天身;7.大自在天身;8.天大将军身;9.毗沙门

           天身;10.小王身;11.长者(道高德重者)身;12.居士身;13.宰官身;14.婆罗门
           身;15..比丘身;16.比丘尼身 17.优婆塞(受五戒的男居士)身;18.优婆夷(受五
           戒的女居士)身;19.长者妇女身;20.居士妇女身;21.宰官妇女身;22.婆罗门妇

           女身;23.童男(独身不娶者) 身;24.童女(独身不嫁者) 身;25.天身;26.龙身;
           27.夜叉身;28.乾闼婆(香神)身;29.阿修罗(天魔)身;30.迦楼罗(金翅鸟)身;
           31.紧那罗(乐神)身;32.摩睺罗伽(大蟒神)身;33.执金刚神身等(《楞严经》中
           作三十二应身,内容基本相同)。 观世音菩萨为什么要变化不同形象教化众

           生? 经文中解释说,这是为了亲近众生,以善权方便的方法救度众生,并对机
           施教,现身说法。
                第二,强调“一心称名”“礼拜”观世音菩萨的重要。 经文中说:“若有无量

           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
           声,皆得解脱。”也就是说,“世音”即众生世间受苦称名求救的音声,此是因;
           菩萨能观声救苦,发出慈悲,此是缘。 以此因缘凑合,感应道交,故号观世音。

           接着,再解答观世音菩萨有救七难、解三毒、应二求的大威力。 七难是指水、
           火、黑风、刀杖、罗刹、枷械、怨贼等七种。 经文中说:

                    若有持是观世音菩萨名者,设入大火,火不能烧,由是菩萨威力
                故(一)。 若为大水所漂,称其名号,即得浅处(二)。 若有百千万亿
                众生,为求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珊瑚、琥珀、真珠等宝,入于大海,
                假使黑风吹其船舫,飘堕罗刹鬼国,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称观世音菩




    ❙282❙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