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86 - 《朱封鳌天台集<第二册>》
P. 286

《普门品》与《观世音应验记》                                ①





                天台宗的主经《妙法莲华经》是后秦弘始年间(399-415)鸠摩罗什大师翻

           译的。 其中第二十五《普门品》影响最大,有人曾将其单品印行,称《观音经》。
           智者大师曾作《观音经玄义》和《观音经义疏》加以弘扬。 当时读诵和抄写的
           人很多,形成了一种强烈的观世音信仰。 这种信仰是与当时动乱的社会和人
           民苦难的生活分不开的。 本文试图对六朝社会状况,以及《普门品》与《观世

           音应验记》的现实意义作一番探索。


                                    一、六朝的社会概况


                六朝时期,豪门大族贪婪残忍,生活糜烂,百姓受到奴役和宰割。 建都于

           建业(后称建康)的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总的来说是以朝廷与地方的
           合作政治为特征。 在这种政治格局下,豪门士族都是世代王侯,占据朝廷和地
           方的高位,拥有大量的田地和佃客。 他们控制一切,如当时人指出那样:“选官
           用人,不料实德,惟在白望(虚名),不求才干,唯事请托”;“举贤不出世族,用

           法不及权贵” 。 这些豪门大族生活骄奢淫逸,铺张浪费到了极点。 如晋太傅
                        ②
           何曾每天吃的佳肴要花万元,还说“无下箸处”;其子何劭欲吃遍“四方珍异”,
           何曾便每天“供以钱二万” 。 他们还极端贪婪和残忍。 如晋司徒王戎,“广收
                                    ③
           八方园田水碓,周遍天下。 积实聚钱,不知纪极”,常在家数筹码,计算田产,
           “恒若不足” 。 太仆石崇,任荆州刺史时,靠劫掠商客发了财,在河南建金谷
                       ④
           园,园中“ 清泉茂林,众果、竹柏、药草之属,莫不毕备;又有水碓、鱼池、土
                                                                                       第
                                                                                       四
                                                                                       辑

                                                                                       台
               ①  本文刊于 2001 年 2 月《香港佛教》(第 2 期),题为《观世音信仰在民间的发展演变》。
               ②  见《资治通鉴》卷 90。                                                         典
               ③  见《晋书》卷 33《何曾传》《何劭传》。                                                 考
                                                                                       析
               ④  见《晋书》卷 43《王戎传》。


                                                                                     ❙279❙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