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8 - 《朱封鳌天台集<第三册>》
P. 138
圣号,依净土教,人可藉着念佛的修行,得阿弥陀佛的愿力之助,而往生净土。
延寿十分推崇智者《观无量寿经疏》中关于一心念佛的解释,认为“若不归一
朱 心解,安获无量功德。 以无量功德即一心具足;若离心所见,皆不圆满,悉成颠
封
鳌 倒。” 他还肯定“一念佛之力,能断一切诸障”,“譬如有人用师子筋为琴弦,音
①
天
台 乐一奏,一切余弦悉皆断坏。 若人菩提之中行念佛三昧者,一切烦恼悉皆断
集
·
第 灭。 亦如有人搆取牛羊驴马一切诸乳置一器中,若将师子乳一滴投入直过无
三
册 难,一切诸乳悉皆破坏变为清水。 若人但能菩提心中行念佛三昧者,一切恶魔
②
诸障直过无难。” 显然是在竭力弘扬禅净合一的思想。
为了昭示禅教一致,延寿多次以天台义理阐释他的净土观。 如在《宗镜
录》卷 21 中,有人问“净土以何为体”时,他认为应“以佛自在无漏心为体”,然
后解释说:
天台《无量寿疏》云,夫乐邦之与苦域,金宝之与泥沙,胎狱之望
华池,棘林之比琼树,诚由心分垢净。 见两土之升沉,行开善睹恶二
方之粗妙,喻于形端则影直,源浊则流昏,乃至可谓微行妙观至道要
术者哉! 此经心观为要术。 一念心起,净土宛然。 无作体如故言微
行,一心三观皆空假中,能假虽分,互照不思议境,要在心源,即观功
也。 横周竖穷,平等无二,三观因圆,三德果满,皆由心要义成。
这里明白指出,乐之与苦,美之与丑,善之与恶,皆由“ 心分垢
净”。 所以理事皆应以“心观为宗,实相为体”,“一念心起,净土宛
然”。 只有用一心三观、能所互照之法,坚苦修持,才能到达佛土,果
德圆满。
延寿在解释“佛国”时,认为“随心一想一缘,有情无情,若色若心,皆是实
智所照之境,无不了其性相,故名佛国” 。 而“佛国”则是“一净一切净”的净
③
土,也就是他常说的“唯心净土”。 他反复强调“心净则国土净”,复引天台宗
的义理解释说:
天台《净名疏》云,随成就众生则佛土净,随佛土净则说法净,随
① 《宗镜录》卷 99。
② 《宗镜录》卷 99。
③ 《宗镜录》卷 21。
❙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