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4 - 《朱封鳌天台集<第三册>》
P. 134

待对即绝。 故身子云:吾闻解脱之中无有言说。 此三藏经中绝待之

                意也。 二、若随理三假,一切世间皆如幻化,即事而真,无有一事而非
      朱         真者,更待何物为不真耶? 望彼三藏,绝还不绝,即事而真,乃是绝
      封
      鳌         待。 此通教绝待也。 三、别教若起,望即真之绝,还是世谛。 何者?
      天
      台
      集         非大涅槃,犹是生死世谛,绝还有待。 若入别教,中道待则绝矣。 四、
      ·
      第         圆教若起,说无分别法,即边而中,无非佛法,亡泯清净,岂更佛法待
      三
      册         于佛法。 如来法界,故出法界外,无复有法,可相形比。 待谁为粗,形
                谁得妙,无所可待,亦无所绝,不知何名,强名为绝。 ……经云:止止

                不须说,我法妙难思。 止止不须说,即是绝言;我法妙难思,即是绝

                思。 又云:是法不可示,言辞相寂灭。 亦是绝叹之文,不可以待示,不
                可以色示。 灭待灭绝,故言寂灭。 又云:一切诸法,常寂灭相。 终归
                于空,此空亦空,则无复待绝。             ①


                延寿反复引用天台的义理。 最后用智者的话加以总结:“妙悟之时,洞知
           法界外无法,而论绝者,约有门明绝也;是绝亦绝,约空门明绝也。 如快马见鞭
           影,无不得入,是名绝待妙也。”认为只有运用天台圆教空、假、中圆融的道理来

           观心,方能使“一心”真正达到“即边而中,无非佛法,亡泯清净”的“绝待妙”境

           界。


                                  强调以天台“六即”修禅


                禅宗历来主张明心见性,无先后次第之分。 但延寿却认为“教观双辩,方

           契佛心”,强调观想的必要性。 而修观应以天台的“六即”作为准则。 “六即”

           是天台宗强调的工夫修行的六种历程。 这六种历程是理即、名字即、观行即、
           相似即、分真即和究竟即。 延寿在《宗镜录》中指出:

                    圆教观心,须明六即。 以三观故,免数他宝。 以六即故,无增上
                心。 然心非数量,岂有四六之文? 理合幽玄,谁分浅深之位? 但为证

                入有异,俄分四教之门,升进亦殊,故列六即之位。 ……六即谓理即、
                名字即、观行即、相似即、分真即、究竟即。 此六即者,始凡终圣,始凡



               ①  《宗镜录》卷 9。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