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4 - 《朱封鳌天台集<第三册>》
P. 214
朱
封
鳌
天 ①
台 孙绰与《游天台山赋》
集
·
第
三
册 《游天台山赋》是孙绰的神游之作
孙绰(314-371),字兴公,东晋时太原中都(今山西平遥) 人。 博学善属
文,才名远扬。 征西将军庾亮请他任参军,后任章安(今属台州椒江市)令,征
拜太学博士,迁尚书郎、建威长史。 会稽内史王羲之引为右军长史,转永嘉太
守,迁散骑常侍,领著作郎。 其时,大司马桓温欲经纬中国,迁都洛阳。 朝臣皆
知“北土萧条,人情疑惧”,加之迁都耗费颇巨,此举将给国家带来无穷灾难,
但畏桓温,莫敢言。 孙绰毅然上表,力陈迁都之弊,终于使桓温改变了主意。
孙绰是当时著名的文章高手。 《晋书·孙绰传》称:“绰少以文才垂称于
时,文士绰为其冠。 温、王、郗、庾诸公之薨,必须绰为碑文,然后刊石焉。” 当
时,文坛上流行着一种偶体双行的骈体文———赋。 这种文章多数在内容上虚
设、空洞、颓靡,形式上讲究对偶声韵,大量使典用事,滥用华辞丽藻,因而被后
人批评为“绣绘睢琢”的无用之文。 但是,孙绰却能以其杰出的才华,在严格
的形式束缚之中,使用了铺排、描摹、叙事、抒情等技巧,运用了对偶、声韵、事
典、辞藻等表现手段,使赋成为摹写生动、情致宛然、和谐可诵的好作品。 他的
《游天台山赋》,就是这样一篇代表作。
《游天台山赋》是一篇别开生面的文章。 题为游天台山,内容并非游览天
台山的景物,而是通过描述天台山,抒发其超然物外之旨。 作者认为:登上天
台山,不仅看到了赤城、瀑布等奇景,更重要的是悟出造物的深妙道理:“理无
隐而不彰,启二奇以示兆”。 到这里,可以摆脱尘世的俗念,通达物外的高情,
“释域中之常恋,畅超然之高情”,以求达到“永存乎长生”的愿望。 “过灵溪而
一濯”,可以“疏烦想于心胸,荡遗尘于旋流" 。 游览一次天台山,不仅可以欣
赏奇妙的山水景物,更能自净自定,消除一切尘劳妄念,达到“投刃皆虚,目牛
① 本文收录于《六朝地域社会丛书·临海郡》,丁锡贤责编,北京:团结出版社,1992 年 4 月。
❙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