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6 - 《朱封鳌天台集<第三册>》
P. 216
遂建台曰降真” 。 这些荒崖陡壁中的道观古迹,居之确有翩翩欲仙之感。 如
①
果孙绰去实地游览,赋中不可能不提及。
朱 从地方志书和文物古迹看:天台山历代志书中,没有关于孙绰游天台的记
封
鳌 载,山中也没有关于孙绰的遗迹。 天台历代风俗古朴,最重名人。 晋大书法家
天
台 王羲之曾游天台,后人为建“墨池”;唐大诗人李白曾游天台,后人为建“李太
集
· 白读书处”(即太白堂);唐天文学家一行游国清,后人为建“一行到此水西流”
第
三 石碑及塔墓,等等。 孙绰的名声并不比这些人小。 他如果登临过天台山,后人
册
一定会建纪念性的遗址,地方志书中也一定会大书特书。 而这一切,均未见。
故宋之瑞《天台图经·序》 云:“昔兴公(孙绰) 盖尝赋天台矣,第不过驰神想
像,故辞虽富而事不赅”。 近代学者陈甲林亦云:“考孙绰时为章安令,足迹实
②
未及台” 。 他的《游天台山赋》确系神游之作。
《游天台山赋》的艺术特色
《游天台山赋》当时在文坛上影响很大。 孙绰对此赋也颇为满意,他曾将
赋拿给友人范荣期看,并说:“卿试掷地,当作金石声也” 。 这就是成语“掷地
③
金声”的由来。
《游天台山赋》确有其独特的艺术特色。 它与汉代以来流行的形式刻板
的赋,有很大的不同。 这不只是由于他的才气,更由于他在时代矛盾中获得了
对现实与人生的新的感觉、新的认识。 他把它们表现在文章中,给赋的僵化凝
固的形式注入了新的艺求的生命。 在他那些新奇的辞藻中,已经表现出流利
自然的气势,迸发出真实纯朴的心声。 此赋的主要特色表现在下列三个方面:
首先是融玄谈佛理于自然景物的描写之中。
近人刘师培在谈到赋的分类时说:“分集之赋,复分三类:有写怀之赋,有
骋词之赋,有阐理之赋。 写怀之赋,屈原以下二十家是也;骋词之赋,陆贾以下
二十一家是也;阐理之赋,荀卿以下二十五家是也。 写怀之赋,其源出于《诗
经》;骋词之赋。 其源出于纵横家;阐理之赋,其源出于儒、道两家” 。 孙绰的
④
《游天台山赋》归于“阐理之赋”中,它通过作者的神游,阐发的是“超然物外,
洁身自好”的玄理,如:
① 《天台山全志》卷五。
② 陈甲林:《天台山游览志》第一集《天台山总说》。
③ 《晋书·孙绰传》。
④ 刘师培;《论文杂记》。
❙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