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9 - 《朱封鳌天台集<第三册>》
P. 219
它还是以韵文形式记载的浙江方志的先河。”随后,支遁作《天台山铭序》、贺
循作《石篑山记》、王彪之作《刻石山赞》、张玄之作《吴兴山墟名》等,记载的都
是江南各地山的风貌。 特别是《吴兴山墟名》,叙山貌和物产更臻细腻(如记
卞山:“峻极,非清秋爽月,不见其顶”;“箬岘山,以产箬为名……”),除了明显
受《游天台山赋》的影响外,其体例已由文学作品转为地理著述。 隋唐期间成
书的《顾渚山记》(陆羽)、《天台山记》(神邕)等,除了体例较为完善外,还都
载有神话传说,显然也都是受了《游天台山赋》的启发和影响。
次谈对佛道山水诗的影响。
东晋以来,诗坛上出现一“平典似道德论” 的玄言诗,令人生厌。 孙绰虽
也写过一些玄言诗,但他的玄言诗却与众不同,往往出现一些山水佳作,作为
玄学名理的印证,使诗味隽永。 他常讽刺那些古板的玄言诗人:“此子神情都
不关山水,而能作文?” 关于他的《游天台山赋》,更是集中力量刻画山水景
①
物,给玄言气氛笼罩着的士族诗坛带来了新鲜的空气,对佛道山水诗的形成,
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和孙绰同时的诗僧支遁,在读了《游天台山赋》后,作《咏怀》诗道:“晞阳
熙春圃,悠缅叹时往。 感物思所托,萧条逸韵上。 尚想天台峻,仿佛岩阶仰。
冷风洒兰林,管濑奏清响。 霄崖育灵霭,神蔬含润长。 丹沙映翠濑,芳芝曜五
爽,苕苕重岫深,寥寥石室朗。 中有羽化士,外身解世网。 抱朴镇有心,挥玄拂
无想。 隗隗形崖颓,冏冏神宇敞,宛转原造化,缥瞥邻大象。 顾投若人踪,高步
振策杖。”融玄言佛理于山水之中,开拓了诗的境界。 诗人谢混,亦模仿《游天
台赋》,作《游西池》诗,着意刻画西池神妙的山水景物。 到了刘宋初期,谢混
的侄子谢灵运(385-433),继续从这方面去开拓诗境,大量创作山水诗,在艺
术上又有新的创造,终于确立了山水诗在士族诗坛上的优势地位,推动了诗歌
的发展。 他的不少诗把叙事、写景、抒情与玄言佛理结合得很好,艺术风格较
为完整,如《石门岩上宿》等诗,显然是受了《游天台山赋》的影响,其中“鸟鸣
识夜栖,木落知风发。 异音同至听,殊响俱清越”等句。 与《游天台山赋》中的
第
“恣语乐以终日,等寂默于不言。 浑万象以冥观,兀同体于自然”,简直是同出 八
辑
一辙。 到了唐代,不少诗人都是在读了孙绰的《游天台山赋》后,慕天台之名,
台
才来山游览的。 如孟浩然、李白、刘禹锡、张佑、许浑,陆龟蒙、李鄞等大诗人, 山
文
都写了不少诗作,讴歌天台山。 他们的山水诗光怪陆离,气象万千,最有代表 苑
与
儒
林
① 《世说新语·赏誉篇》。
❙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