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9 - 《朱封鳌天台集<第三册>》
P. 249
朱熹两次至徐大受家,谈的当然都是理学方面的内容,对大受的影响是非
常大的。 淳熙十一年(1184),大受中特科进士,熟识了赵汝愚。 后来,赵汝愚
官至首相,与佞人韩侂胄同出内阁。 大受在《贺启》中暗暗提醒他:“以周公之
德,自应相成王为师,然老子之贤,讵可与韩非同传?!”赵汝愚受到启发,遂与
韩诧胄疏远。
朱熹离开天台后,徐大受曾写信写朱熹,说:
受尝佩圣人好学之语矣,学而至于忘口体之累,惟言行之修,可
谓笃学力行之士矣。 然不求正于有道,则不能极高道而道中庸。 毫
厘有差,其流弊遂为异端偏学之归。 受不幸生于山僻之邦,不能自奋
于饥穷拘迫,先生长者之余论罕接于耳。 然贱性淡于世味,薄于宦
情,年十二三即有意求道,研穷于六经,泛滥于释老,几二十年,人皆
以好学之名归,未得有道之正,受窃不自安焉。 斋心服形,昼思夜索,
十余年间,始于吾门脱然信之,因得而高视阔步于坦途。 旋而视履,
则向之所步,皆旁蹊曲径,荒芜榛莽,不可著足之地也。 然于此体认
之切,涵养之深,受亦安敢自谓安且成哉! 尝思熙、宁间,横渠先生按
狱浙东,受不得同时,而有游死之恨。 先生关洛正脉,吾道之指南也
……先生盖亦怜其四十年之勤,而毋责其狂且迂也。 进之退之,拱以
俟命!
信中表达了他对朱熹的尊崇和笃信理学的决心。
朱熹与徐大受之交,台人一直传为美谈。 清齐召南游徐竹溪书堂时,有诗
咏其事,云:“安贫亦士常,君子慎止足。 云山涌坐隅,林上书连屋。 客从南溟
来,政简移风速。 耳闻读书声,为问南溪竹。 礼加徐孺子,相逢成夜宿。 从客
询旧学,更深不假烛。 金波耿玉绳,浩歌浅水曲。 茅檐覆地花,崖密松花熟。
邻舍与园蔬,谁能更拘束。 后会无缘由,亭午下山麓。 回首白云多,采药北山
谷。”
第
贾似道及其孙慧日 八
辑
台
贾似道(1213-1275),字师宪,号秋壑。 南宋右丞相。 天台赤山人。 理宗
山
文
贾贵妃之弟。 淳祐九年(1249),为京湖安抚制置大使,次年移镇两淮。 此后,
苑
专权多年。 为了缓和农民对土地的迫切要求,推行“公田法”:官府用贱价收 与
儒
购大量土地,卖给农民。 但却加深了地主阶级内部之间的矛盾。 度宗时(1265 林
❙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