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53 - 《朱封鳌天台集<第三册>》
P. 253
塔在天竺西峰妙应塔院。 《佛祖统纪》称他品格高上,严净毗尼:“居常颜面严
冷,片言不妄发,虽对五公大臣,未尝出一软媚语;至于诱掖后进,辞色温如春
阳。”弟子甚多,嗣其法者有普智、思齐、行枢、妙修、允鉴、允忠、齐会、一即、善
述等。 以普智最为出色,被尊为天台宗第二十六祖。
徐一夔与《始丰稿》
徐一夔(1319-1398?),元末明初文史学家。 字惟精,又字大章,号始丰。
天台藤桥东徐(今东序)人。 自幼赋资绝伦,勤奋好学。 在父亲伯仁先生的严
格教育下,“通经义,善吟咏”。 攻读之余,还随父遍游了天台山的名胜古迹,
吟诗作文,开阔了眼界。
元至正八年(1348),一夔 30 岁。 时方国珍起义,割据台州。 元兵屡次来
攻。 为避兵乱,一夔挈家徙居杭州之相安里。 此时,浙江各地文士亦因避乱,
云集杭州。 他以文章结识了不少名流,如金华的宋濂,义乌的王祎,青田的刘
基,以及天竺寺名僧俊禅师等,相与切磋诗文。
至正十九年(1359),他移居嘉兴,为嘉兴郡学助教。 当时,著名文学家危
素(1303-1372),任参知政事,十分赞赏他的才学。 由于危素的推荐,朝廷诏
授他为福建建宁路教授。 但因当时政局动荡,福建战乱频繁,道路不安。 他始
终没有去福建赴任,仍居嘉兴食爵著书。
至正二十七年(1367),明太祖朱元璋平定江浙,广征宿学耆儒,询安邦治
国之计。 四方名士,均应召至南京。 朝廷设置三局,即:律局、礼局和诰局,选
国内名士参与工作。 一夔优于文辞,被选入诰局,与著名文士杨维桢、朱右、林
弼等,负责撰写诰文。
明洪武二年(1373)八月,朱元璋诏纂《大明集礼》。 一夔与名儒梁寅、刘
宗弼、董彝等,负责编纂。 翌年,《大明集礼》编成,朝廷赏赐有加。 这时,一夔
因发生“足疾”,辞职养病,返回杭州居住。 不久,廷议纂修《元史》,以王祎为
总裁官。 王祎是他的好友,便写信请他参修。 但这事遭到他的婉拒。 他在复 第
八
信中说: 辑
台
仆素谓执事(指王祎) 知我,今自审终不能副执事之望,何也?
山
近世论史者,莫过于日历。 日历者,史之根柢也。 自唐长寿中,史官 文
苑
姚环奏请撰《时政记》;元和中,韦执谊又奏撰日历。 日历以事系日, 与
儒
以日系月,以月系时,以时系年,犹有春秋遗意。 至于《 起居注》 之 林
❙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