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 - 《朱封鳌天台集<第四册>》
P. 16

第五,近现代为由衰转兴时期。

                鸦片战争使中国进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 天台山道教不仅受清统
      朱    治者的抑制,也受到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咸丰、同治间(1851-1864),太平
      封
      鳌    天国《天朝田亩制度》规定:“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
      天
      台    不均匀,无人不饱暖”,抗缴桐柏观拥有的地租。 失去生活来源的道徒,于是逐
      集
      ·
      第    渐走散。 后来,虽然太平天国失败了,但因桐柏观香火已绝,天台县知事就将
      四
      册    有文字为据的地租全拨给了天台文明书院。 书院每年从中抽取 40 贯铜钱返

           还给桐柏观,用以雇人给观里看守门户,继续供奉神像,维持香火。
                光绪十八年(1892),叶明仓慕天台桐柏仙踪,只身参拜祖庭。 见桐柏宫殿
           宇大都倾圮,只有山门与紫阳楼两厢东西道院 20 余楹尚存,一位老道在看守

           门户。 叶明仓见此情景,凄然心动,发心重建祖庭。 第二年,他约弟子林至霞、

           陈至贤同来,一道披荆斩棘,清除砾石,逐步修建殿宇,并且躬耕自给。
                不久,天台城内人袁理仁,发心学道。 叶明仓命其拜林至霞为师,协力参
           与重兴祖庭。 在叶明仓的率领下,先后集资赎取被山民开垦的基址田地十余

           石,修整殿宇,接待往来云朋霞友,以供栖息。 从此,香火日盛,常住道友六七
           人,中兴之气象渐成。
                1919 年,叶明仓又率领道徒,挑土担石,在桐柏岭建造路亭两座。 路亭造

           成后不久,林至霞与袁理仁先后积劳成疾,相继仙逝。 此时,叶明仓与陈至贤

           也已年老体残。 不久,幸遇伍诚鼎与叶宗滨前来接任,逐步恢复旧观。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道教也发

           生了巨大变化。 政府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道教徒的信仰得到尊重和保护。
                特别是叶高行、张高澄道长相继主持桐柏宫,兢兢业业,除了勤修道业外,

           还发心为重兴祖庭而奋斗。 在党和政府的支持和各地信众的共同努力下,
           2007 年 8 月 31 日,道教南宗祖庭天台山桐柏宫修建工程奠基典礼在桐柏山举

           行,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桐柏宫修建委员会主任黄信阳道长,
           浙江省道教协会代会长高信一道长,《中国道教》杂志副主编尹志华,市、县有
           关领导,道协有关人员等出席了奠基典礼。 桐柏宫修建工程总投资 3000 余万

           元,占地面积 300 多亩,主体建筑面积 1.2 万平方米,分布于桐柏山蓄能电站上
           水库北部山岭地带,规模宏大,殿宇众多,配套设施齐全。 建成后将成为全国

           最完善的弘扬道教文化和养生休憩的胜地。


    ❙ 8 ❙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