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4 - 《朱封鳌天台集<第四册>》
P. 194
“七十二福地”,名称与所在地,与《上清天地宫府图》所述“七十二福地”的顺
序番号大不相同,也有名称相同而地点不同,名称不同而地点相同,以及不少
朱 名称与地点都不同的复杂情况。 这种情况,本书作者在调查天台山洞天福地
封
鳌 的历史记载和当地民间传说时,也遇到过。 只能仿照宋代张君房编纂道书《云
天
台 笈七签》那样,让各种传说共存。
集
· 因此,可以肯定地说:道家的洞天福地之说,完全源于天台山历代高道的
第
四
册 著述。 他们站在“玄圣之所游化,灵仙之所窟宅”的天台山,放眼五洲四海,全
面记录了中华洞天福地的仙境文化。 天台山在天下十大洞天中拥有第六大洞
天玉京洞,在天下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中拥有多处洞天福地。 其中金庭
洞天、桐柏福地、盖竹洞天、桃源洞天、三茅福地,由于名声极大,历代道书中对
其所在地址有不同说法,也是情有可原。 人们只知道汉代的高道三茅(茅盈、
茅固、茅衷),曾在江苏句曲山(茅山)隐居。 殊不知茅盈因曾祖茅濛(秦代人,
见《天台山方外志》)曾在天台山修成正果,对天台山充满感情,据《天台山方
外志》记载:茅盈曾长期居天台山修炼,并且治病救人;只在每年农历三月十八
日和十二月一日回茅山与二弟相聚,有时还邀二弟同来天台山居住,他们在天
台山的遗迹和传说很多(如三茅山、三茅庵、三茅窠、茅导师等)。 因此,有的
学者认为天台的“三茅山福地”应当与茅山的“地肺山福地”媲美。
据我们考证:今天所能看到的司马承祯《上清天地宫府图》,收录在北宋
张君房编的《云笈七签》卷 27《洞天福地》和明代正统《道藏》本《洞玄部灵图
类》中。 有些洞天福地的具体地点略有不同。 必须指出的是:司马承祯的《上
清天地宫府图》中所注的洞天福地的具体地名,并不是司马承祯生前就有的地
名。 这里不妨举几个例子,如:“第六、赤城山洞”的注释:
周回三百里,名曰上清玉平之洞天,在台州唐兴县……
据《天台县志》记载:西晋太康元年(280),晋武帝改始平县为始丰县(即
今天台县),后一度并入临海县。 武德四年(621),分临海县复置始丰县,属海
州。 司马承祯一生(639-735)天台都属始丰县。 至唐肃宗二年(762),始“改
始丰为唐兴”,那是司马承祯死后 27 年的事。 可以推想:“赤城山洞”条中“周
回三百里,名曰上清玉平之洞天”两句,应当是司马承祯《上清天地宫府图》的
原文;而“在台州唐兴县”一语,显然出自后人之手。 正确的注释应该是:“在
台州始丰县”。
❙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