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3 - 《朱封鳌天台集<第四册>》
P. 193
在《真诰》中,陶弘景根据《道迹灵仙记》记载,介绍句曲山、天台山、委羽
山、括苍山等修仙之地的来历、地理位置、众神仙迹;“运题象” 中特别介绍了
天台桐柏山真人王子乔,并且提出“三十六洞天”之说。 可以说,《真诰》一书
是顾欢《道迹灵仙记》内容的进一步发展。
第二,唐代天台山高道司马承祯著《上清天地宫府图》,全面介绍中华大
地的洞天福地。
真正全面介绍天下道家洞天福地的则是唐代天台山高道司马承祯(639-
735)。 他字子微,法号道隐,自号白云子,人称白云先生,河内温县(今河南温
县)人。 道教上清派第十二代宗师。 少时笃学好道,无心做官。 从高道潘师正
受上清经法、符箓、导引、服饵等道术,隐居天台山玉霄峰,名望极高,与当时大
文人陈子昂、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仙宗
十友”。 武则天、唐睿宗、唐玄宗均曾派遣使者,迎入宫中,请教阴阳术数与理
国之事,羽化后,谥称“正一先生”。
司马承祯著有道书 10 多种,最主要的有《上清天地宫府图》。 在著述此书
时,他根据顾欢《道迹灵仙记》、陶弘景《真诰》等经典,并回顾一生所游历的仙
境名山“临目内思,驰心有诣,端形外谒,望景无差”(《天地宫府图》序),选定
“天下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为之一一绘图,加上所在地点
的说明,称《天地宫府图》。 这些洞天福地,他大部分是亲历过的;也有一部分
只是根据道前人书记载,他没有到过。
第三,晚唐天台山高道杜光庭著《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进一步丰富了
中华洞天福地的海山仙境。
司马承祯之后,继续研究道家仙迹,并精通仙史典籍的是天台山高道杜光
庭(850-933)。 他字圣宾,号东瀛子,浙江缙云人。 唐懿宗时考进士未中,后
入天台山学道,得读《上清天地宫府图》,朝夕揣摩。 唐僖宗时,为供奉麟德殿
文章应制,随僖宗入蜀。 后来追随前蜀王建,官至户部侍郎,赐号传真天师。
第
杜光庭学识渊博,著述颇多。 他著的《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 一书,除了 十
辑
参考司马承祯的《上清天地宫府图》外,还有许多新的内容:例如增加了“中国
台
五岳”“五镇海渎”“三十六靖庐”等山海仙境。 此外,杜光庭所记“十大洞天” 山
旅
“三十六洞天”与司马承祯集录的《上清天地宫府图经》中的“十大洞天” “三 游
文
十六洞天”相比,内容虽基本相同,但个别名称、地点有异;而杜光庭所记的 化
❙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