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3 - 《鹿城史志》二O二二·秋冬(总第十八期)
P. 43
竹编、木雕、彩灯、彩石镶嵌、金属工艺等产业形成规模,产销分工明确,
活动疆域不断扩大。
而近代开埠以来,随着新生手工艺不断涌现,传统手工艺不断创新,
手工艺人队伍日渐壮大。因此,手工艺工会如铁匠工会、木匠工会、铜匠
工会、纺织匠工会、理发匠行会等组织纷纷成立,以保护工匠合法权益。
直到如今,温州仍是我国著名的手工业城市,曾获“中国民间工艺美术之
都”“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等称号。
三、永嘉之学起引导和促进作用
温州百工走向繁荣,除上述天时地利人和因素外,南宋形成的永嘉之
学,也起到引导和促进作用。
在此之前的西汉河间献王刘德(东汉光武帝刘秀之孙),将先秦佚名
作品《考工记》补缺儒家经典《周礼》,与国家行政、礼典、教育等并列
成六类职官中的“冬官”,可见先哲对百工的推崇。但随着汉武帝(西汉
第七位皇帝,前 141- 前 87 在位)罢黜百家政策的推行,儒家思想备受推崇。
当时的学者以“闻道”为最高境界,因此在他们“重道轻器”经世思想指挥下,
朝廷科考取士以策论为主,科学技术、工艺制造等不被列入考试范畴。
所谓“道与器”,属易学和哲学范畴。“道”是无形的,即乾坤阴阳
变易法则;器则是“有形有象、可以致用之物”。道与器一直是历代学者
思想体系中关注的重要点之一。
南宋以温州人薛季宣、陈傅良、叶适为主要代表的永嘉之学兴起,成
为当时较为重要的学术流派。永嘉之学提出“道器并重”,倡导“崇义养利,
主张发展工商业、改善民生”等实际性工作。陈傅良就有“所贵于儒者,
谓其能通世务,以其所学见之事功”之言,而这种注重事功、实用的思想,
在当时为大多数学者所接受。永嘉之学在温州乃至浙东甚至全国,有了较
大影响,其事功思想,为温州形成“百工之乡”提供了理论支撑,也引领
瓯 东
鸣 鹿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