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2 - 《鹿城史志》二O二二·秋冬(总第十八期)
P. 42

二、历代百工发展情况



               汇聚的历代“温州人”,用高超技艺从事造纸、印刷、漆器、纺织、造船、
           制瓷和雕塑等行业,他们制作的用具器物全国闻名,乃至不少被列为贡品。

               如东汉时期瓯窑创烧的青瓷,因色彩雅致可爱,被晋代文学家写入作
           品,誉为“缥瓷”;如唐代地理志书《太平寰宇记》载有“永嘉土贡竹丝灯”
           等句,这种竹丝灯制作艺人,曾在我市慈湖、沙门、南堡一带聚居,到近现代,

           家家户户还都曾以此为副业。此外,丝绸、蠲纸、皮革等,也因制作精良
           被列为贡品。
               温州并不产漆,但在宋代,温州漆器制作却号称全国第一。当时生产

           漆器的原料,大多由徽州、严州等地商人贩运而来,由温州工匠加工生产。
           宋元温州城区漆器作坊众多,大都集中在城区信河街、五马街、仓桥街、

           百里坊一带,有戗金、描金、堆漆、鹞色、绿色、牙色、卷素、撒光、嵌螺、
           针刻、剔犀、锦犀、飘霞等几十种不同工艺。其中以堆漆、描金最见特色,
           嵌螺最为精巧。温州漆器在当时的都城开封、临安都设有“专卖店”,不

           少产品还销往海外。从目前出土的漆器铭文中,常见有“温州”字样,可
           见当时“温州”两字已成品质保证。漆器堪称当时温州百工中的一张金名片。

               温州独有的民间艺术瓯塑,历史或可上溯到宋代乃至更早的漆艺(漆
           器中的堆漆工艺)。到清末,温州堆漆艺人谢新宝,将漆灰(大漆)改成
           油灰,以瓦灰来替代原用的香灰,再进行塑形。这种将传统泥塑与漆艺相

           结合的独特工艺,被称作油泥塑,后名为瓯塑。后瓯塑又经多次材料改革,
           在塑形工艺、油泥色彩等方面均有长足改进,作品颜色多样、立体感较强,
           被称作“东方立体油画”“彩色浮雕”等,代表作被布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

           中南海、外交部等国家级重要场所。
               此外,宋代温州造船技术也非常先进,曾一度“岁造船以六百只为额”,
           成为国内造船定额最多的地区之一。及明代以降,温绸生产技术成为周边

           城市翘楚,工艺传播各地。清代温州纺织、十字绣、制革、制瓷、伞扇、泥塑、




           34
           35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