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5 - 《鹿城史志》二O二二·秋冬(总第十八期)
P. 45
的发展时期。温州产品也是各类展会上的常客,如 1905 年的美国圣路易
世博会、1910 年清廷在南京举行的南洋劝业会、1915 年美国巴拿马博览会、
1926年的费城博览会及1929年西湖博览会上,温州的黄杨木雕、锡器、刺绣、
石雕、镜框、栏杆、台绸、纸伞、龙须席等广受欢迎,成了对外贸易的主
要商品,当时均形成不错的产业群。
其中黄杨木雕盛产于温州城区及乐清两地,是我省黄杨木雕主要产区。
为更好发展,清末民初,葛雨亭、叶阜如、朱子常等十多位知名艺人联合
开设了“永乐雕塑工局”,使黄杨木雕远销海内外。随着产业壮大,此后
还成立有雕塑职业工会等行业组织。除黄杨木雕外,温州刺绣,草席、纸
伞等,也挑起百工之乡出口创汇的重任。
温州传统刺绣是历史悠久的实用工艺类别,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上海、
苏州等地绣法,作品中常见绣花片、挂屏及佛教用品(如殿堂悬挂的布幔
等)。清咸丰三年(1853),温州始设专业绣铺且盛极一时。温州开埠后,
刺绣产品进入欧美和南洋市场。1916 年,温州设立刺绣局,生产出口绣品,
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在随后的五六年间,温州类似绣铺达二十余家,分
布在城区府前街、五马街、打锣桥一带,从业人员达五六百人,年产值约
四万银元。
刺绣中的十字绣(挑花),是近现代温州从事人数较多的家庭作业之一。
十字绣从明末清初开始盛行,城乡妇女在羽纱布上绣出花鸟、龙凤、走兽
及吉祥字等,用来装饰衣领、鞋头、枕套、肚兜等用品。而在 1915 年巴
拿马博览会上,国内商人发现欧美国家花边等绣品需求市场巨大,反馈给
当局后,令“一律仿制”。1922 年,温州人黄启文父子创办绮文女工社制
作挑花布,并与外商艾黎波合作,开设了六家十字花台布批发局,专营出
口南洋及欧洲市场。
温州出品的十字挑花台布、花边等,受到外国消费者欢迎。1926 年,
港台及外商到温订货,将这个市场推上高潮。到 1930 年,温州花边等绣
品生产遍地开花,如乐清就有七家花边局,年产量一万两千多码(英美
瓯 东
鸣 鹿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