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12 - 教育志(一)
P. 312

所,其中校舍为祠堂、庙宇的达258所,占81%。其时,国民政府公布的《小学规程》虽将具备



                                运动场所列为办学条件之一,但全省小学中拥有必要的体育活动场所者亦属凤毛麟角。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20世纪50—70年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全省小学校舍仍以借用祠堂、庙宇、民房者居多,且大多年久



                                失修。也有一些校舍与农会、民兵办公室合用,并常成当地农民存放农具、杂物之场所。其


                                 时,各地乡村为满足儿童入学急需,以群众集资、投工投料,政府少量补助的方式修建了一些



                                简易校舍,但其中也有部分被其他单位占有或借用。1952年,据省文教厅普查,其时全省小



                                学占地面积40783亩,计有教室6.39万间,建筑面积287.38万平方米,但均极简陋,大小不


                                一、光线暗淡、冬冷夏热为普遍现象。学校拥有体育活动场地者更属罕见。



                                          1953年后,国家财政拨予初等学校的校舍建设投资逐步增长。1954—957年累计投资
                                                                                                                                                                                    1


                                297.9万元,竣工建筑面积9.37万平方米,平均每年投入74.48万元、竣工2.34万平方米。


                                其间,根据省人民委员会提出的“重点新建,普遍维持”和“适用、经济,可能条件下注意美观”



                                 的方针,按教育部提出的初等学校校舍建设参照标准(小学生均建筑面积1.51平方米,幼儿


                                 园生均建筑面积4.50平方米),重点新建了杭州、宁波、温州等中心城市的一批重点小学和幼



                                儿园。在农村,则依靠中小学“特种资金”(953年度列入国家预算的中小学学费收入不再解
                                                                                                                      1


                                缴国家金库,留予地方作为补助小学的特种资金)和群众集资、政府补助,也修建、扩建了一批


                                校舍。



                                          1958—962年,全省财政为初等学校校舍建设累计投资542.99万元,竣工建筑面积
                                                       1

                                 19.99万平方米,平均每年投资108.6万元、完成建筑4万平方米。但其时因急于解决学生数



                                锐增,校舍紧缺的矛盾,新建校舍大多以竹筋代钢筋,质量未达要求,致使部分建筑投入使用



                                不久即成危房。


                                         1963—965年,又累计投资727.48万元,竣工建筑面积12.91万平方米,平均每年投资
                                                      1


                                242.49万元、完成建筑4.30万平方米。其时,校舍紧缺问题更显突出,据1963年底统计,全



                                省教育部门管理的小学在校生176.19万人,教室面积162.48万平方米,生均占有面积仅


                                0.92平方米。不少学校只能以实行“二部制”或增加班级学额的办法缓解教室不足问题。



                                          1966—976年,全省财政预算划拨的初等学校基本建设资金累计1100余万元,又增建
                                                       1


                                 了部分新校舍,但旧有校舍年久失修情况较为严重,且有一批校舍被其他单位占用。据不完


                                全统计,其时全省小学校舍中,有0.65万平方米被党政机关占用,有0.15万平方米被部队占



                                用,有1.96万平方米被企事业单位占用,有6.16万平方米被其他单位占用,共计占用面积达


                                8.92万平方米。1978年、1979年两年,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收回被占用校舍1.18万平



                                方米,但校舍紧缺问题仍未见缓解。



                                          2.20世纪80年代


                                         198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普及小学教育若干问题的决定》,要求各地做到“校



                                校无危房,班班有教室”。国家并对城市一般小学的生均用地面积和校舍建筑规划面积定额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