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11 - 教育志(一)
P. 311
第六章 教育设施
教育设施,包括校舍场馆、图书资料、仪器装备等,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浙
江近现代教育,历经百余年沧桑,其教育设施配置在较长时期内一直处于破旧、简陋的“瓜菜
代”维持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育设施条件始有较大
改善,并渐次由契合办学基本要求发展至接近现代化标准的新阶段。
第 一 节 校 园 校 舍 建 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浙江省的学校校舍大多简陋,以旧有祠堂、庙宇、书院院舍或租
用民宅作校舍者比例甚高。又因浙江人多地少,学校场地尤为偏狭,颇多“袖珍学校”。中华
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虽改建新建了大批校舍,仍难以满足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需求。校舍简
陋、场地偏窄依然是普遍现象。20世纪80年代后,此种现象方有所改观。尤其自90年代中
后期起,浙江省通过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高中段(包括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学校)
重点学校评估、高教园区建设等举措,终使学校校舍简陋、场地狭小现象成为历史。
一、初等学校校园校舍建设
(一)清末、民国时期
全省小学堂(校)大多以祠堂、庙宇、原书院院舍或租用民宅做校舍,新建者甚少。宣统年
间(1909—911年),松阳、遂昌两县共有小学堂25所,其中以祠堂、庙宇做校舍的19所,占
1
76%;以原书院院舍和租用民宅做校舍的5所,占20%;新建校舍仅1所,占4%。民国8年
(919年),定海县有小学70所,其中以祠堂、庙宇做校舍者31所,占44%;租用民房为校舍
1
者24所,占34%;特建校舍者15所,占22%。截至民国18年,该县小学增至118所,其校舍
情况仍如旧状,其中校舍为祠堂、庙宇的53所,占45%;租用民房的36所,占30%;特建的29
所,占25%。民国21年,鄞县有小学573所,其中校舍为祠堂、庙宇的374所,占65%;租用
民房的77所,占13%;特建、改建的107所,占19%;其他15所,占3%。民国33年,永嘉县
有乡中心小学、保国民学校共758所,其校舍系民国时期新建的仅百余所,尚不及总数的
15%。民国37年,杭州市西湖区境内有小学61所,校舍为祠堂、庙宇、寺庵者36所,占59%;
租用民房者15所,占25%;其他情状者10所,占16%。民国38年上半年,新昌县有小学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