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43 - 教育志(一)
P. 343
2008年,全省各高等学校图书馆在省教育厅领导下共同参与的浙江省数字图书馆(Zhe-
jiang Academic Digital Library,简称ZADL)建设项目正式立项启动。该项目投资超过1亿
元,通过建立1个省中心和小和山、下沙、滨江、宁波、温州5个分中心,开通统一检索、联合目
录、参考咨询、馆际互借等应用系统。同时建立33个全省自建特色资源库子项目,专题涵盖
中医、机械、纺织、历史、人文、烹饪、音乐、文学、旅游、商业、民俗等领域。ZADL项目于2010
年底全面开通,全省各高等学校师生通过网络可直接访问的数字资源超过50TB(1TB=
1024GB);资源保障范围包括中外文电子期刊1.6万种、外文电子书2万种、中文电子书100
万册、中文自建资源5万册(包括古籍、地方志、家谱等),并引进中外文学位论文(全文)30万
篇及中外文二次文献数据等数字资源。
第 三 节 教 学 仪 器 配 备
仪器设备是近现代学校的必备资源,直接影响着学生科学技术素质的提升。中华人民共
和国成立前受经济条件制约,浙江省的学校仪器设备长期处于匮乏、不足,常以“瓜菜代”①方
式维持的状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逐步建立了初、中等学校教学仪器全省统一采购、分
配制度,中小学教学仪器配备情况有较大改善。20世纪80年代后,又通过建立农村初中实
验中心,加大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力度等措施,学校仪器配备随实验室建设的推进,其数量配
置和更新幅度逐年提升,长期存在的匮乏、不足,“瓜菜代”维持的状况已不复再现。
一、初、中等学校教学仪器配备
(一)清末、民国时期
清末时期,全省各府、州、县中学堂及一些条件较好的小学堂,均置有一定数量的教学仪
器设备。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创办的蚕学馆设有物理、化学、植物学、气象学、蚕体解剖、
显微镜使用等须安排大量实验的课程,遂于建馆次年即以白银3000两购置了一批教学实验
仪器。光绪二十五年,蔡元培任绍郡中西学堂总理时,也从日本购置了物理、化学、动植物、矿
业等学科的教学仪器、药品、标本计9组571件。光绪三十二年,公立瑞安县中学堂置有价值
5000余银元的理化仪器一套,供教学之用,并专辟馆室存放。但多数小学堂,特别是农村小
学堂则基本无教学仪器或仅有一些简陋、陈旧的标本、挂图。据宣统元年(1909年)浙江省学
务公所统计,其时全省中小学堂学务资产中,图书、仪器、标本、器具等资产价值为51.95万
元,仅占全部学务资产总值的8.18%。
① 20世纪60年代初,国家遭受三年自然灾害,粮食与食品短缺。为此,自中央到地方,各级均成立“瓜菜代”领导
小组,并设立专门办公室,领导人民救灾度荒,提出“低标准,瓜菜代”口号,以瓜菜等代替粮食。此后,“瓜菜代”渐成“因
陋就简、低标准”的专用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