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5 - 教育志(一)
P. 95

私塾156所。此后随着城乡小学教育网点形成和冬学的兴起,私塾方告消失。





                                           (二) 学塾学童





                                           学塾生童入学年龄不限,但以五六岁到十二三岁者居多。在塾人数也多寡不一。家塾人



                                  数较少,义塾、族塾、村塾可达数十人,多的有一二百人,程度也参差不齐。亦有学塾对入塾条


                                  件有所限制,会稽县敬敷义塾即规定:12岁以上尚未识字、18岁以上尚未完篇者不予收录。



                                          学童入学须先由父兄填写报名表,含学童姓名、年龄、住址、三代及所读经书文艺等内容,


                                  并觅得保人同往报名,经录取方准入学。学童入塾须交纳学费,作为塾师的束脩及其他开支



                                  费用。义塾学生则免费入学,有的尚可享受免费食宿和书籍文具。会稽县敬敷义塾即有远地



                                  学生供膳宿、近地学生供午膳之待遇。义塾学生应童试或乡试、会试可予卷费银1两,确实家


                                  境清寒、文理优长、有志上进者尚能酌加资助。



                                           一般农民和乡镇贫民子弟,入塾就学两三年即辍学参加生产劳动,准备从商者就读六年



                                  后亦即停学去做学徒。但此后成为名家大师的塾童也不乏其人。新昌石待旦所建石溪义塾,


                                  自北宋咸平二年(999年)到庆历二年(1042年),入学者有数百人,此后官至侍从(随侍君王左



                                  右者)及登第者76人,其中石氏一门有12入中进士,占全县总数的2/3。元末明初的鸿儒大


                                  吏宋濂、王祎、戴良、方孝孺等人均在元大德六年(1302年)所建的诸暨白门义塾受过启蒙教



                                  育。清末经学家孙诒让、清流领袖黄绍箕早年亦曾就读于孙衣言创办的瑞安诒善祠塾。





                                           (三) 学塾塾师





                                           学塾通常一塾一师,多为落第秀才或寒儒,也有厌弃功名或官场退隐的大儒。其中义塾


                                  对塾师的学识水平要求较高,会稽县敬敷义塾即有明确规定:“延请经师,固当品学兼优之士,



                                  蒙师亦须文行足式之才。除启蒙外,经史、文艺必须庠生(秀才),考课必须榜科(举人)。”



                                          浙江历代学塾不乏知识渊博、教学严谨的名师。东汉王充,三国徵崇,南朝刘宋时期的朱


                                  膺之,南齐的何胤,齐梁间的贺蒨、贺琛,萧梁时期的孙佥,北宋的石待旦,南宋的韩度、王十



                                  朋、方逢辰,元代的黄溍、吴莱、柳贯、王裕、陈大伦、杨居,明代的董懋策、章颖、查继佐,清代的



                                  唐允思、王子庄、寿镜吾、孙衣言等均为博通经史、名噪一时的名师宿儒。


                                          塾师待遇历来菲薄,除少数受聘至富户家塾执教的束脩和膳食较为优厚外,村塾、族塾教



                                  师的脩金均属微薄。个人开馆的塾师,则全靠学生所缴学金维持生活,学生多时,收入略高,



                                  学生少时,往往无法糊口。对义塾教师,除束脩外,一般尚供膳食。会稽县敬敷义塾规定,启


                                  蒙斋师年脩银16两,经史斋师年脩银24两,文艺斋师年脩银30两,考课斋师年脩银40两,



                                  按季分送。另外,每人每月给烟点杂费钱500文,端午、中秋、年终各送节敬大洋1元。在聘


                                  教师如应乡试、会试或小试,酌送卷费银4两。塾师能尽心竭力,不惜劳苦,成全子弟学问者,



                                  给予奖励。





                                           (四) 学塾教学





                                           学塾无固定的学习年限,初时亦无规定的教学制度。唐宋以后,伴随科举制度的实施,学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