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78 - 《台州市志》下册
P. 378
是从“一心三观”发展而来。据说是天台宗“东土二祖”北齐慧文禅师从《中论》和
《大智度论》中领悟,通过修习般若,可于“一念心”中获得道种智、一切智、一切种
智这“三智”,不用分阶段地获得,就是“一心三智”。联系“中论”的“三是偈”而悟
出“一心三观”的禅法,即于一心中同时观悟空、假、中三谛。智顗进一步把“一心三
观”与“诸法实相”联系起来,认为空、假、中就是诸法实相的基本内涵,是真如法性
的三个方面,称为三谛。三谛是相即相通,圆融无碍的。一空一切空,无假中而不
空;一假一切假,无空中而不假;一中一切中,无空假而不中。因此,观空、假、中三
谛并没有时间上的先后问题。三谛于一心中是同时存在的,观空即观假中,观假即
观空中,观中即观空假。“一念心起,即空、即假、即中”,这就是“三谛圆融”。
“一念三千”是根据《法华经》的“十如是”思想发挥而成。一心中具有六凡、四
圣、十法界,这十法界之间是相互蕴含、互相转化,每一界与另外九界都是相通的,
六凡可向上到达佛的地位,而佛也可现身在六凡之中。十法界各各每具,就成“百
法界”。百法界中的每一界又各具十如是,即成千如,百界“千如”各有众生、国土、
五蕴这三种世间,便成“三千世间”。“三千”是对整个宇宙世界的总概括。
天台宗的判教学说,影响以后的各宗各派。华严宗的“五教十宗”等是对天台
“五时八教”判教理论的反应;禅宗不立文字,以心传心的“教外别传”也可视为是一
种独特的判教理论。天台宗观教并重,几乎成为以后中国佛教的一个共同理论特
色,以后的各宗派无不对观与教给予足够重视,从而在此基础上形成独立的宗派。
在教理上,华严宗的圆融无碍思想受到天台宗“三谛圆融”说影响。另外,菩萨戒和
观音菩萨崇拜在中国的盛行,都与天台宗的倡导有密切的关系。
天台宗自唐代开始先后传到日本、朝鲜,对各国的宗教文化产生强烈影响。天
台山和国清寺成为海外天台宗的祖庭,历代朝拜者络绎不绝。唐代日僧最澄,宋代
荣西、道元求法天台山,归国后分别创立天台宗、临济宗。日本莲宗的创立,受天台
宗影响。五代时,中国天台宗16祖义通是高丽人。北宋时,高丽义天在天台山学成
回国,创立高丽国天台宗。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韩国僧侣经常组团朝拜天台山
和国清寺。
自智顗创立天台宗至民国,天台宗传人历40代,其中台州籍有灌顶(章安)、元
琇(天台)、清竦(天台)、择卿(天台)、法照(黄岩)、慧日(天台)、所澄(黄岩)、谛闲
(黄岩)。近代,研习宣讲天台宗经典《法华经》的高僧有太虚、虚云等。教演天台、
行传净土的台宗传人敏羲(黄岩)、谛闲和倓虚,以祖庭为基地,弘扬教义,遍及宁
波、上海、黑龙江、长春等地。还有一批矢志天台宗的法门龙象静安(温岭)、静权
(仙居)。
· 1434 · 台州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