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80 - 《台州市志》下册
P. 380
养的重要性。
先命后性(或性命双修)是《悟真篇》的核心内容。张伯端认为,内丹的实践炼
养步骤与方法,应该先修命。《悟真篇自序》说:“先以修命之术顺其所欲,渐次导之
于道。夫修命之要,在乎金丹。”命即生命,性即心理,修命即求术,修性即修心。首
先要炼养身体,然后通过身体来炼养内丹。《悟真篇》还有佛教禅语渗入“修性”内容
之中。
元代立国后,道教北宗全真教势力风靡江南,南北两宗本是同源,南宗逐渐融
入北宗。约在元中叶仁宗时(1312~1320年),全真教龙门派开始在天台山、委羽山
传播。
南宗有五祖:张伯端、石泰、薛式、陈楠、白玉蟾,均生活在宋代。白玉蟾是南宋
宁宗时(1195~1224)著名道士,著有《雷霆玉枢宝经集注》、《玉隆书》、《上清集》、
《武夷集》等,吸取佛教禅宗“即心是佛”和宋代理学“知止”之说,融入道教。元末
南北二宗合流后,内丹丹法进入成熟完善阶段,丹法以《周易参同契》为主,以《悟真
篇》为辅。内丹学说在气功、饮食、卫生等方面有巨大的现实价值。
第五节 济公故事
道济俗姓李,天台县人。一生以诗酒为伴,佯作颠狂,扶困济危,好抱不平,民
间尊为“济公活佛”,是禅宗杨岐派僧人。十多年来,两次拍摄有关济公的电视剧。
描绘济公的小说,首推明刊本《钱塘渔隐济师语录》
(简称《济颠语录》)。济公是位富有传奇色彩历史人
物,所作所为在生前就成为街谈巷议的社会新闻,身后
人们加以神化。京都杭城的“说话人”加以联缀、编排,
有人予以记录、描模、润色,成为《济颠语录》,约4万字。
清代中叶,说书人搜集数百十则故事传说,增益情
节,拓展场面,编写成上百万言长篇小说《济公传》。
后有280回本《济公全传》和120回本《评演济公传前后
集》,写济公与其门人陈亮、雷鸣在民间除暴安良,流传
颇广。1995年,浙江古籍出版社改题《绣像济公传》242
回,分上下册出版。《评演济公传》问世后,续书接连复
图25-12 济 公 出,至50续时,已是宣统年间,为多家书坊所印行。20世
· 1436 · 台州市志